孕期微量元素状况对妇女产后出血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孕期微量元素状况对妇女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250例,根据产后阴道出血量分为A、B、C三组,A组为100例,产后出血量V300mL;B组为100例,产后出血量300mL500mL。在分娩前,对A、B、C三组产妇均进行血清钙、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的检测。最后,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相对A组产妇,B、C两组产妇血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显著降低;相对B组,C组产妇血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显著降低,P均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产妇血清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孕期血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系数r均06、相关性检验P005,表明产妇产后出血量血清钙、铁、锌的浓度有密切的相关性;A、B、C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孕期血清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系数r均01、相关性检验P005,表明产妇产后出血量血清镁、铜的浓度相关性。结论:妇女孕期血清微量元素钙、铁、锌的浓度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有密切的相关性;血清微量元素钙、铁、锌浓度的降低是致使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升高的一个因素。

【关键词】孕期;微量元素;产后阴道出血;研究。

孕妇在孕期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对于产妇可能会导致贫血、产后出血等不良的妊娠结局[1]。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生殖激素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对生殖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胎膜早破孕妇的宫颈阴道分泌液中钙、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本文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250例产妇,进行了孕期微量元素状况对妇女产后阴道出血影响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250例,根据产后阴道出血量分为A、B、C三组,A组为100例,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8643)岁;身高为150~177cm,平均身高为(162651)cm;产前体重为52~97kg,产前平均体重为(73485)kg;产前平均BMI为(27729)kg/m2,怀孕为期38~42周,平均怀孕期(39623)周,产后阴道出血量V300mL。B组为100例,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7941)岁;身高为153~178cm,平均身高为(163753)cm;产前体重为54~95kg,产前平均体重为(75288)kg;产前平均BMI为(28327)kg/m2,怀孕为期38~42周,平均怀孕期(39125)周,产后阴道出血量300mL500mL。均为单胎妊娠、自然分娩,排除分娩前2周服用微量元素类药物、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心、肝、肺等严重疾病的产妇。A、B、C三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产前体重、产前BMI以及怀孕周等一般资料上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血清钙、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的测定方法:在产妇入院后,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分出血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血清钙、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的测定。

产后阴道出血量的测定方法:按照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设计的容积法、称重法以及面积法进行测定,上述3种方法测得的产妇产后24h内各自的出血量相加得到总的产后阴道出血量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量数据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数据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作为判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A、B、C三组产妇血清钙、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的比较相对A组产妇,B、C两组产妇血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显著较低(P005);相对B组,C组产妇血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显著较低(P005)。A、B、C三组产妇血清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2.2A、B、C三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孕期血清钙、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相关性比较对A、B、C三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孕期血清钙、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A、B、C三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孕期血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系数r均06、相关性检验P005,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血清钙、铁、锌的浓度有密切的相关性;A、B、C三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孕期血清镁、铜等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系数r均01、相关性检验P005,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血清镁、铜的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3讨论。

全世界每年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人数大约为125万例,其中超过90%的事件发生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产后出血临床上是指在胎儿分娩后的24h内阴道出血总量大于500mL的症状[3],是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致死的首要因素[4]。孕妇一旦出现阴道大出血现象,就应该采取一定治疗措施:使用宫缩剂、结扎子宫血管、压迫缝合子宫,最严重时要进行子宫切除。同时,还要控制生殖系统的感染,特别是要注意恢复已经破坏的产妇阴道微生物的动态平衡。研究显示,微量元素能够有效的辅助治疗妇女的阴道炎,维持阴道内微生物的动态平衡,促进阴道黏膜的有效愈合,调节阴道内PH值趋于正常,促使阴道内的环境能够控制致病菌的水平,最终实现对阴道炎的治愈。

有研究显示,随着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增加,血清锌、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所以孕期应注意摄入适量的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发生率[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微量元素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孕期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增强,正在积极做到及时监测、合理适量的补充[6]。有研究显示,产妇孕期合理及时的营养对预防孕期贫血,降低产妇产后大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7]。钙、铁、锌、铜等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钙不仅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还具有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与兴奋性、促进某些酶的活性,以及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参与血凝过程等作用。铁参与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孕妇在孕早期应重视铁元素的摄取,在孕中后期应该补充适当的铁剂[8]。锌是蛋白质和酶的组成部分[9],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组织再生、正常免疫调节的作用[10],锌还能够影响人的性腺器官的生长与发育。除此,妇女阴道液中铜含量的降低很容易导致卵巢功能的受损。随着妊娠周数的不断增加,孕妇血清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的比例有较为显著的上升,而铜、镁未发现有明显的变化[11]。有研究显示,血清钙、锌浓度下降的情况下,产妇产后出血量会明显升高[12]。另有研究显示,产妇产后出血量与产前血清钙、锌、铁等微量元素有密切的关系,表明产妇产前进行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与及时补充所缺乏元素,对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