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碳标签制度预警分析

摘 要:随着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的逐步推行,其国民对碳标签认知度的提高,产品实行碳标签制度是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对各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甚。

结合目前国外标签制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碳标签制度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来相关的应对措施。

毕业论文网 /2/view—12234081.htm  关键词:碳标签制度国外;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1—0253—05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难题,每年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都要围绕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相关的气候协议。

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CO2使得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变化逐渐从全球的环境问题演变为影响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并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为核心,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技术贸易壁垒“碳标签”应运而生。

一、碳标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碳标签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产品生命周期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足迹)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1]。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产品从原料采购、运输、生产到销售过程中所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在产品包装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商品,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

2007年,英国成立了碳基金,率先推出碳标签制度,鼓励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英国最大超市特易购目前已在500多种产品上加贴了碳标签

2008年2月德国针对个人消费品开展了碳足迹试点。

其开展模式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德国的应用生态研究所和气候影响研究所共同发起,大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加入,试点的产品包括食品、生活用品、电信和网络服务等。

产品足迹的评价是依据ISO 1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和《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2009年2月韩国运用政府支持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开始实施碳标识制度,包括产品的碳标识认证与低碳产品认证这两个步骤。

以 ISO 14025《环境标志和声明III型环境声明原则和程序》以及自主制定的《韩国产品足迹指南》为认证依据。

指南中分别对使用阶段耗能和不耗能产品的碳足迹评价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规定[2]。

2009年4月,日本也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截至2011年2月16日,日本碳标签制度产品种类已扩大至94类,广泛涉及加工食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

日本农林水产省日前还决定,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标签制度,碳标签制度执行范围将由现有的加工食品扩大至整个农产品类别。

法国已颁布“新环保法”,宣布从2011年7月起,所有在法国销售的产品必须提供“碳足迹标签[3]。

2009年10月首个碳标签制度正式实行的澳大利亚,做出了在未来五年将5%~10%的连锁超市上架产品贴上碳标签的承诺[4]。

从2011年年初开始,欧盟及韩国等地的客户已要求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的相关数据。

目前,全球已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关于碳排放的法规,在其国内企业推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 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3]。

各国和地区的碳标签推动机构包括政府组织、政府支持的非盈利组织、民间非盈利组织、民间盈利组织;实施对象根据B2B(产品摇篮到大门阶段)和B2C(全生命周期)而有所区别。

足迹的计算准则以 PAS 2050、LCA等方法为主;标签对于企业的约束力除了法国是强制型的,其他多家和地区目前都属于自愿型(见下页表1);标签的张贴和应用范围较广,产品本身、外包装、使用手册、广告等都可以使用所获得的碳标签[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提高,实行碳标签的国家渐渐增多,其特点是推动机构以非盈利性、民间性为主,呈现非强制性特征。

目前,世界碳标签制度还处于起步试点阶段,但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及气候变化关注的日益加深,将对国际贸易商品的碳足迹进行统一测度,明确产品的能源消耗量。

这既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主导世界经济格局,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节能减排的需要。

目前,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全面实施碳标签强制认证制度,但其推行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二、碳标签中国外贸的影响   在国外,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生产企业层面以及消费者,碳标签制度都是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沃尔玛、特易购等大型超市的一些产品要求加贴碳标签;而在中国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在大型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北京华联、易初莲花等均看不到加注碳标签的商品。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贸易依存度很高(见图1)。

一旦国外强制实行碳标签制度中国政府、企业都将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特别是中国几个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逐渐推行碳标签认证制度,将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出口商品面临严格的市场准入,将增加成本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过度依赖出口推动经济发展等缺陷,致使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到国外环保政策的制约和挤压。

目前,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考虑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着手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商品时加贴碳标签[6]。

实际上,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产品的加工厂,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底端,出口的商品主要以高能耗、劳动密集性、产品附加值低为主,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等相对落后,在生产加工、运输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具有较高的碳足迹

一旦国外强制实行碳标签制度中国出口产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中国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国际市场中竞争力降低。

(二)可能成为新的贸易技术壁垒,引起更多的贸易争端   如果发达国家实行强制的碳标签认证制度,要求进口商品加注碳标签,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为维护自己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制定更为严格的碳足迹标准,而WTO又缺乏相应的争端解决协调机制时,碳标签制度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争端。

据统计,中国出口贸易占世界总贸易额比重不到10%,但反倾销案件占到世界的1/3,反补贴案件占到世界1/2,且在今后的十年,其他国家针对中国贸易措施不会减少,某种程度上还会更多[7]。

(三)减少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份额   中国贸易出口国主要是以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其国内的环保产业建设起步较早,产品主要以低能耗、知识密集型、附加值较高为主,生产技术先进,处于产业链的顶端,国民的环保意识强,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是其保护对外贸易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

随着碳标签制度的施行,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根据相关制度制定苛刻的产品环保标准,使中国出口商品的门槛大大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的产品将会逐渐替代中国出口的商品,一步一步地将中国出口产品挤出国际市场,最终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不断挤压和吞噬中国出口贸易的市场份额。

(四)为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随着碳标签制度的推广,中国贸易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企业对碳标签制度的准备不足、认知水平较低、增加出口商品成本、贸易摩擦增多、承担更多税负等挑战[8]。

尤其是部分高能耗,产品附加值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的命运,但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督促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和管理上的突破。

标签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影响包括原料、加工、运输、使用、废弃等完整的产业链。

加注碳标签信息,有利于出口企业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点和潜力,集中力量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技术或管理的突破。

出口企业带来更高利润。

随着消费者对低碳商品的关注,加注碳标签出口商品能够比传统的同类商品带来更多的利润。

以低碳产品竹纤维纱线为例,竹纤维纱线成本比棉纱线的成本更少,但是出厂价比棉纱线贵5%,做成布料会贵10%,终端成品甚至可以达到棉制品的2倍以上,低碳型产品利润与传统产品相比高出20%左右[9]。

三、应对措施   碳标签时代即将来临,对于我的出口贸易影响巨大。

发达国家基于碳足迹对高碳排放产品抬高门槛,中国出口产品或因排放过高而被拒之门外,或被罚款,或被征收高额碳关税,将承受更大的经济负担。

但也能促进中国企业积极调整和改革,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

只有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应对,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探索适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碳足迹之路,顺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一)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制度   建立碳标签预警机制。

中国出口贸易商品中以高能耗、劳动密集性、低附加值为主的产品比重较大,由于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技术相对落后,企业本身对出口国采取的技术贸易保护措施往往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果企业出口国强制推行碳标签制度,部分企业可能遭受巨大冲击,从而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中国应通过行政指导等手段建立国外标签制度预警机制,将其与中国出口贸易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指导企业运用多种手段应对国外技术贸易保护措施。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施行相应的环保激励措施,引导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导向性政策,提高污染严重、碳排放量高的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改变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企业成本,将环保机制建设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去。

构建碳标签认证制度

标签的计算是以碳足迹的计算为基础的,要制定碳标签相关的基础标准。

政府鼓励并推行部分企业的碳标签试点,特别是针对国外的发展趋势而优先考虑在出口比例大的商品上加注碳标签,实行碳标签制度,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总结中国的实践,完善碳标签认证制度,逐渐在全国推广实行。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标签认证体系,使中国出口贸易顺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要对中国进口的商品采取入境碳标签认证措施,需求一种新的反贸易技术壁垒的手段和措施。

(二)企业要不断的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的环保技术   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产品所获得的利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出口产品的能效较高、附加值较低,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下游,所获得的利润凭借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利润较低,这些对于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不具有任何的优势,因此,中国出口企业必须把竞争优势从廉价劳动力转移到高新技术的层面。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政府特别是全球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实体纷纷将关注点投在绿色能源和技术方面,一致认为是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

中国企业要不断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研发并应用环境友好型的技术,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消费者应提高对碳标签的认知度   碳标签作为一种全新的反应产品排放量的媒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度偏低。

而消费者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对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消费者需主动了解低碳、低碳生活、碳足迹、碳标签的内涵,并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息息相关的。

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高能耗产品的消费,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使低碳消费行为与观念一致。

参考文献:   [1] 裘晓东.各国/地区碳标签制度浅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1,(1):43—49.   [2] 温志刚,何建宗.环境标识与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评估[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3):7—10.   [3] 麦文伟.突破国外低碳贸易新壁垒(2011) [EB/OL].碳标签”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化工业经济和信息,2013,(11):14—15.   [5] 刘正权,陈璐.低碳产品和服务评价技术标准及碳标签发展现状[J].中国建材科技,2010,(S2):69—78.   [6] WORLD BANK.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Economic,Legal,and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s[R].Wash—ington D.C.,WorldBank,2008.   [7] 陈亮.中国连续十七年成遭遇贸易摩擦最多国家[EB/OL].方虹,张睿洋,周晶.碳标签制度中国对外贸易的挑战与机遇[J].对外经贸,2013,(5):22—24.   [9] “碳标签”时代将来临,打上“低碳”标签,利润增加两成[EB/OL].纺织网,责任编辑 王晓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