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与功能性腹痛的鉴别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痊愈了

功能性腹痛大多为小儿内科性疾病,多由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和/或梗阻引起,空腔器官脏壁层对张力最敏感,牵拉、痉挛可产生阵发性绞痛。

器质性腹痛又分为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

外科腹痛起病急,腹痛由轻至重,由模糊到明确,腹痛在先,全身症状在后,一般均有腹膜刺激征,体征局限于腹部可有放射痛。

内科疾病引起的腹痛起病可急可缓,大多有前驱症状腹痛由重至轻,比较模糊,多先有全身反应后有腹痛,大多无明显腹膜刺激征,临床表现症状重,体征轻。

下面从疼痛部位、起病方式、腹痛特征、放射部位、缓解方式及伴随症状等对器质性腹痛功能性腹痛做如下鉴别。

功能性腹痛      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多见。

腹部功能性病变的疼痛特点为:①发作性钝痛,反复发作;②局部压痛不明显:③腹部柔软,局部喜按;④肠鸣音无改变。

主要原因与饮食不当、消化不良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在诊断方面,如果柔软无抵触感,则大多是功能性病变,临床上遇到间歇性腹痛患儿,在排除肠炎、肠道蛔虫症、腹型紫癜等疾病时应考虑到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可能。

肠易激惹综合征 慢性反复发作腹痛,晨起明显,多呈阵发性隐痛,能忍受,以脐周多见,时间持续几分钟至30分钟不等,可伴恶心或呕吐,大便次数可增多,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

可伴随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

抗生素治疗无效。

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 有不规则饮食病史,经常食凉饮食,腹痛呈慢性反复发作,多呈隐痛,能忍受,以脐周多见,时间持续不等,可伴恶心或呕吐,大便正常或次数可增多,也可见便秘,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常有肠痉挛发作,为不消化的食物和胀气刺激所致,可为一过性的肠壁肌肉痉挛,可伴随植物神经症状

典型病例的肠痉挛多发生在小肠,抗生素治疗无效。

过敏性腹痛 腹痛多是在食用牛奶、蛋类、鱼虾等食物后发生,多呈阵发性隐痛,能忍受,以脐周多见,可伴恶心或呕吐,大便次数可增多,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

对于新换种类或者刚开始喝的奶制品,常表现腹痛后发生腹泻,只要停止给小儿食用这类食物,腹痛就会好转。

可伴随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

抗生素治疗无效。

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食冷饮,可减少小儿腹痛

放射性腹痛 腹部以外的器官引起的疼痛反射到腹部,如大叶性肺炎和带状疱疹,腹部有严重的放射性疼痛,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时皆可伴有腹痛,同时有呼吸道症状及局部体征。

因此,伴随咳嗽、发热的腹痛要注意腹外器官的病变而导致的腹痛

小儿再发性腹痛 大多是功能性腹痛疼痛是痉挛性或绞痛性的,多在脐周,也可在腹部其他部位。

可每日、每周、每月发作,或数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不超过1~3小时,可自行缓解;发作以晨起、下午3~4时比较多见,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加重。

与生长过快导致的钙缺乏,植物神经失调,内脏感觉高度敏感,胃肠动力功能失调,心理因素如突然受打击、焦虑、忧郁症、学校恐怖症等有关。

该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绝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常使患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器质性腹痛      特点:①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②局部压痛明显;③有腹肌紧张,腹部拒按;④肠鸣音异常。

如果腹壁硬或者孩子不让抚摩腹部或者全腹疼痛,则大多是器质性病变。

肠套叠 多发生在1~2岁儿童,突然间歇性剧烈哭闹,面色苍白,不久出现呕吐,6小时后出现血便,右上腹可摸到香肠样包块。

腹痛缓解间期可安静如常。

对于婴幼儿尤其2岁以下的突然间歇性腹痛哭闹,不容易安慰,哭吵每次持续约10~15分钟,间隔15分钟至1~2个小时后再次发作,可伴呕吐及6小时后排暗红色或者果酱色大便,可能是肠套叠。

嵌顿疝 3岁内男孩多见,阵发性持续性腹痛呕吐,腹软,腹股沟可见肿物。

晚期肠坏死,出现中毒症状

在婴幼儿中也能见到,一般这样的小儿有疝气的病史,要注意疝皮肤的颜色改变。

胃肠穿孔 腹痛骤然发生,异常剧烈,如刀割样,呈持续性痛,范围迅速扩大。

腹肌如板状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全身反应重,在穿孔后发生,常伴中毒性休克。

急性腹膜炎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前者主要症状为急性腹痛、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有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继发性腹膜炎腹痛持续性剧痛,多由原发部位开始,以后可局限于该处或弥漫全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急性阑尾炎 多见于4~12岁小儿,较大儿童先在上腹部或脐周痛,6~12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并间以剧烈的阵痛,可有发热及呕吐腹痛剧烈不敢翻动体位且拒按者,常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刺激征,有固定压痛点及肌紧张是重要特征。

血白细胞数增高。

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8~12岁儿童,常先有或同时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肠炎等表现。

腹痛多在右下腹或脐周,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局部有压痛,可有轻度腹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并有压痛的淋巴结。

急性坏死性肠炎多见于3~11岁儿童,腹痛多突然出现,呈阵发性加剧,疼痛多位于左上中腹部压痛明显,便血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大便呈赤豆汤样,有腥臭味。

严重者可发生肠穿孔及腹膜炎,出现急性腹痛伴中毒性休克。

泌尿系感染 腹痛多在下腹部,多伴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

尿常规检查可确诊,小儿应注意先天畸形。

小儿腹痛随年龄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

新生儿机体反应差,虽有严重的腹内脏器病变,但往往不表现腹痛,而仅出现顽固性腹胀和频繁的呕吐

婴幼儿多无自述腹痛能力,呈阵发性持续性哭吵,两下肢蜷曲,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拒食甚或精神萎靡。

年长儿腹痛时常哭闹或转辗不安,双下肢向腹部屈曲,并以手护腹部,而对腹痛性质、经过常常描述不确切,定位能力差。

腹痛病儿的鉴别诊断,则有赖于医生详询病史,耐心观察腹痛情况,仔细全面地进行检查,方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