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摘 要:临夏州具有传统的商贸流通优势,更由于其与中西亚地区宗教信仰的相同,民族食品民族用品外贸前景广阔。但由于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市场主体不完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缺乏融资渠道等原因,临夏州外贸潜力未能充分发挥,本文旨在对临夏州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 毕业论文。

关键词:对外贸外贸增长方式 中西亚地区 一、 发展现状  临夏地区具有传统的商贸流通优势,从西汉时候的“河徨雄镇”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河州模式”,商贸流通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临夏地区民族食品民族用品丰富,过境贸易繁荣。  20世纪90年代,临夏从商者结合回族聚集的独特优势,纷纷面向中西亚地区开拓伊斯兰大市场。2000年—2008年临夏州外贸出口总额逐步高速发展,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进出口总额分别实现了1729万美元和2010万美元,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2000年—2007年增长率基本上维持在50%—60%的增长率,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增长率下滑至16.32%。2009年,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临夏州外贸出口额大幅下滑。2009年全州外贸出口总额8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7%。2010年,临夏州外贸出口总额1573.7万美元,同比增长82.38%。2011年上半年,全州外贸出口1106万美元,同比增长71.7%。二、 存在的问题  1 出口集中在少数重点企业,商品结构过于单一  2010年五家企业即华安生物、兴强地毯、主慈肠衣、东深电子、莲花湖食品出口额共计1158.7万美元,占全州出口额的73.6%。2011年上半年五家骨干企业出口额占全州出口额的69.43%。 作文 /zuowen/   出口品有豆、蕨菜、硅铁、干酪素、地毯、皮革等。主要销往美、德、日、韩、意、埃及等地。出口中矿产品、食品和农产品占主导地位。生产加工方式粗放,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品牌产品缺乏,国际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2010年干酪素系列产品出口387.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手工地毯出口233.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5%;硅铁及碳化硅出口359.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8%;蚕豆及其制品出口254.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绵羊肠衣出口206.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3.1%;洗净羊毛出口8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民族用品出口50.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2%。  单一的出口商品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使得出口较易受到市场需求变动的影响。如由于“三鹿奶粉事件”,部分国家还未免除对进口干酪素产品的禁令,既使有一些订单,价格也是低得难以承受,部分传统奶制品企业,如华龙、华羚酪蛋白,出口因此严重萎缩。   2 出口企业资金短缺  临夏州出口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但是,民营出口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难,这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产品深加工,导致了打造品牌化步伐的缓慢、科技研发落后等问题。

作文 /zuowen/   3 思想观念与经营理念落后,人才匮乏  大多数外贸企业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经营理念落后,主动了解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做到产品与国际市场适销对路。外贸实务操作方面,一是对外贸政策和国际贸易知识不了解,操作流程不熟悉,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固定的报关员和报检员;二是有些企业缺少高素质外销人员,在国际贸易谈判、外贸实务操作等方面经常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  4 产品缺乏国际质量认证  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临夏州的优势产业,一直以来由于清真食品没有取得国际认证民族用品加工企业不积极办理进出口资质,州清真食品企业中实现出口的只占少数,而民族用品多年来一直无法出口。2010年甘肃伊尊民族用品工贸有限公司(广河县)生产的民族帽子完成出口50.1万美元,填补了州民族用品出口空白,但总量较小,还没有形成规模。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1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  在重点扶持原有出口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实现产品出口。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生产工艺。建立经营灵活、效益优先,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生产经营机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如逐步建立并做大做强穆斯林民族用品出口加工基地;依托临夏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优势,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逐步创建出口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同时,加大以上产品向中西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市场促销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设法挤占国际市场。 作文 /zuowen/ 2利用政策支持,促进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经常研究国家、省上外贸政策,针对产业特色,谋划储备各类项目,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资金等项目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商务“外贸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政策性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搭建银行、担保机构、信保公司和企业的对接平台,促成银企合作,解决出口企业的资金困难。3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对参加境外展览会、境外考察、国际市场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展、阿布扎比食品展、德国汉诺威地毯交易会等国际展会及“广交会”、“厦洽会”、“兰洽会”等外向型展会。如2011年4月,临夏州企业参加了第八届马来西亚国际清真商品展览会,了解到临夏州清真牛羊肉及穆斯林用品在马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也可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办实体,实现外贸、外经、外资共同发展。4 加强品牌培育,注重国际认证  做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申报工作,鼓励和帮助生产民族食品民族用品的重点企业办理清真(HALAL)认证、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KOSHER和OU(犹太洁食)认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参考文献:1 温军.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谈“河州模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1): 22—25.2高新才,滕堂伟.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产业经济分析[J].民族研究, 2006(1): 21—30.3石玲,董国梅.临夏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7):05—06.4王有美.临夏州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情况调查[J].甘肃金融,2011(6):46—47.5 前三季度临夏州外贸易运行情况分析,马百平,前三季度临夏州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