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

南京图书馆研究部。

摘 要 南京图书馆第十一届南图阅读节于2020年4月30日开幕,此次阅读节以“不学诗,无以言”为主题,开展主题论坛、分享会、直播等。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此次阅读节以线上活动为主,突破时空限制,受到读者好评。

关键词 南京图书馆 阅读节 线上活动。

Abstract The 11th Reading Festival of Nanjing Library was hosted since April 30, 2020. This years theme was “If you dont learn The Book of Songs, you will not speak”, contained several activities such as theme forum, sharing books on—line and live broadcast. Affected by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this years Reading Festival was mainly held on—line, which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won high opinions from the readers.

Keywords Nanjing Library. Reading Festival. On—line activity.

0 引言。

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国人措手不及,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配合,国内疫情得到了良好控制。然而在国内疫情缓解后,国外疫情并没有好转,刚从与疫情战斗中走出来的中国开始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守望相助让我们感动,更让人们感动的是援助物资上书写的那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诗句,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扁舟共济与君同”“浮云游子意,明月故乡情”等等,这些简短而真挚的诗句刷爆全网,堪称别样的“世界诗词大会”。传统文化和诗歌在此次疫情中大放光彩,让人们认识到文学经典的无形力量,平时看似没什么用处的诗歌,却在疫情严重时期给焦虑惊慌的人们带来了心灵抚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诗歌南京图书馆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十一届南图阅读节即以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之语为主题,邀请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程章灿先生,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先生,围绕诗歌发表演讲。

1 云论坛:讲述传统诗歌的现代意义。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程章灿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诗歌的力量——《诗经》 的言语传播”,以先秦至六朝时期《诗经》的传播为例,介绍《诗经》在人们日常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作为第一部中国诗歌选本和第一部中国文学经典,《诗经》经历了口头文本、书面文本、诗歌选本以及儒家经典四个阶段。《诗经》高居儒家六经之首,由于雅颂中一些字词比较古奥,《诗经》不如唐诗宋词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但在古代社会,《诗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国家事务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先秦时代,《诗经》是贵族教育的重要读本,不学诗,既无法应付上层社会的日常交际,更不能搞好政治和外交。赋诗言志,引经据典,是对士大夫的基本要求。“不学诗,无以言”的“诗”的本义就是指《诗经》,《论语》中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亦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认为学《诗经》对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614年,郑国得罪了北方强国晋国,国君郑穆公为此惴惴不安。正好鲁国国君鲁文公和晋国的关系比较好,穆公就邀请文公进行会面,希望文公出面帮忙,向晋国求情讲和。后来,这场外交会面实际上变成了由两国国君导演、两国卿大夫主演的一场《诗经诗歌朗诵会。可见当时的贵族对于《诗经》这本书非常熟悉,不仅知道每一句的意思,还可以巧妙地发挥运用以表达自己的意图。不仅古代上层社会贵族熟谙《诗经》,东汉时期笺注《诗经》的著名学者郑玄家里的女佣亦能熟练运用《诗经》,出口成章、赋诗言志。有一次郑玄责罚丫鬟把她扔到泥地里,另外一个丫鬟看到了问“胡为乎泥中”,受责罚的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一问一答分别出自《诗经·邶风·式微》和《诗经·邶风·柏舟》,两个丫鬟居然能恰当引用《诗经表达自己的感情,说明郑玄家里学习《诗经》风气浓厚。

程章灿教授介绍说,汉魏六朝以后,《诗经》在中国人的生活、语言、诗文作品中使用的场合更多,流传更广。《诗经》里有很多成语跟爱情以及祝福、婚姻相关,比如“窈窕淑女”“凤凰于飞”“天作之合”“新婚燕尔”“白头到老”“琴瑟之好”等等。《诗经》里也可以看到很多对长辈、贤达的敬仰或祝福,比如“高山仰止”“甘棠遗爱”“寿比南山”“万寿无疆”“天保九如”等,彰显着中国作為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在程章灿看来,《诗经》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影响,除了成语词汇外,更重要的其实是语言表达所透露出的一种“温柔敦厚”气质,这是《礼记》所谓的“诗教”。“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 携带着儒家经典的威力、诗歌情感的活力和语言艺术的魅力,走进日常,介入生活,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诗经》以它的实力,再一次证明了真正伟大的诗歌从来不在远方,而就在人们身边和当下,如钻石一样光彩永恒,而且经过岁月的磨洗,愈发熠熠生辉。”程章灿说。

南京大学教授、南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认为,要解释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 “不学诗,无以言”的重要现象,唐宋诗词是有力的佐证之一。“相对于《诗经》跟《楚辞》,对现代读者而言,唐诗宋词更加容易理解,所以它的传播面更广。在持续的抗疫战斗中,大家看到,中国跟东亚邻国、世界各国之间互相赠送防疫物资的时候,双方都用了很多古代诗歌,其中许多出于唐宋诗词。”唐宋诗词虽然是千年以前的古典作品,但是它对现代读者依然具有巨大的裨益。首先,唐宋诗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汉语汉字的审美潜能,它是我们学习优雅表达的典范文本。其次,唐宋诗词展现了从容、优雅的生活方式,它是优雅表达的对象与基础。再次,唐宋诗词的代表作大多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的崇高人格,它是优雅表达蕴含的价值。莫锋教授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唐诗宋词首先在格式上突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局限,因为每句中字数的增加增强了音乐美和表达能力。唐诗宋词表达的内容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的情况,古人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唐诗宋词之所以是优雅的文字表达,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内涵表现出一种非常潇洒、从容的人生观,是作者人格精神的集中体现。莫教授以杜甫为例,指出杜诗的核心内容无疑就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达。杜甫把儒家的仁爱精神,用诗歌的这种体裁以非常优美的语言形式、非常生动的生活场景表达出来。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