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痘高发,基层医生应做好防控

春季,万物生长,同时气温回升,空气干燥,也是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好发季节,水痘就是其中最容易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每年3月开始,水痘发病人数逐渐上升,5~6月发病人数达到季节性高峰。

本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而且一般较儿童病情重,因此早期发现本病,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本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基层医生,应加强对于本病防控意识,做好儿童预防保健服务人群普遍易感,孕妇感染可致胎儿畸形 毕业论文网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

水痘患者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疱疹浆液而感染

感染水痘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以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以活化增殖,发生带状疱疹。

传染期从出疹前1~2 d至病损结痂共7~8 d。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

20岁以后发病率10年。

水痘减毒活疫苗使用全球通用的OKa减毒株,经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制成。

除单价的水痘疫苗外,国外有公司生产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联合疫苗

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1岁的儿童,无水痘史的成人和青少年也可接种

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程序一般是1~12岁的儿童接种1剂次;13岁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种2剂次,间隔6~10周。

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较好,一般可持续>20年的时间。

但与自然感染获得的水痘抗体相比,疫苗免疫后仍有5%~10%的人群发生突破病例(即再次发生水痘)。

接种疫苗后一般无反应,在接种6~18 d内少数人可有短暂一过性的发热或轻微皮疹,一般无需治疗会自行消退,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对正在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受损、恶性病患者、接触过患者的孕妇以及患水痘母亲的新生儿,在接触水痘72 h内肌内注射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125~625 U/kg,可起到预防作用。

做好日常护理,防治并发症及皮肤继发感染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患儿,应检疫3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保持皮肤清洁,修剪指甲、防止搔抓,内衣要柔软勤换,以防擦破皮肤

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继发感染及并发症,密切观察重症水痘患儿病情变化。

通常患者主诉皮肤瘙痒,给予外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涂擦,告诫患者尽量避免挠抓,防止外界病菌趁机侵入造成感染

水痘搔破继发感染,可用青黛30 g、煅石膏50 g,滑石50 g,黄柏15 g,冰片10 g,黄连10 g,共研细末,和匀,拌油适量,调搽患处。

或局部涂擦安尔碘皮肤消毒液,糜烂创面可适量涂擦抗生素软膏。

但是在黏膜部位的创面(如眼结膜、口腔黏膜、外阴和肛周)不能使用含碘的消毒液,可以用阿昔洛韦软膏(眼膏)局部涂擦。

对于发热患者的体温处理要适当,先给予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持续不降者考虑给予退热药,退热药疗程宜短。

但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它在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时可诱发瑞氏综合征。

●链接 成人水痘一般较重,尽早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   水痘不是儿童的“专利”,以前未接种疫苗、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抵抗力低下时也很容易发病,还有一部分人在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但过了十几二十年后,疫苗的抗体会降低,遇上水痘病毒也易被感染

成人水痘病情通常要比儿童严重,以畏寒、发热起病,随着体温持续增高,患者头痛、咽痛、疲乏无力等症状加重,短期内皮肤成批出现斑疹、丘疱疹及典型的水疱,发病周期为7~10 d。

成人水痘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并发病毒性肺炎和脑炎,损伤大脑及肝脏,甚至危及生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冉玉平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成人水痘患者一旦确诊,应该进行积极的抗病毒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尽早抗病毒治疗是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播散及损害内脏最有效方法。

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为阿昔洛韦。

如在皮疹出现的24 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则能控制皮疹的进展,加快病情的恢复,从而缩短疗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