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地方院校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论文网。

化学反应工程是被教育部颁发的《目录》确定的宽口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四门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涉及研究过程工业(即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化学变化制造产品的工业,包括化工、石油、冶金、材料、轻工、医药、生化、食品、建材、军工、环境等) 中生产过程、生产装置、工艺技术规律的诸多专业重要的必修或选修的技术类或技术基础课程[1]。化学反应工程既包含化学现象,又包含物理现象,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基础知识面广、对数学要求高的专业技术学科,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理论抽象、计算繁琐,不少学生认为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是大学中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又加之我校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实验和实习条件有限,因此,如何在较短的课时数内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成为我校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我们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引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 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论文代写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涉及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优化与控制等。主要研究工业规模化学反应过程的优化设计与控制。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工程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两个方面,重点是介绍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理想流动反应器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气液反应及反应器和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等基本理论。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工业规模化学反应器中化学反应宏观动力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具备进行反应器结构设计、最优操作条件的确定和最佳工况的分析控制、过程的开发研究和模拟放大的基本能力。   2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课堂教学不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全面性、发展性的行为,其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教师的启发式与学生的参与体现得不够,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不够,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较弱,授课效果不佳。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能忽视[3—4]。所以我们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引入了师生互动教学法。 代写论文   3 互动式教学法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通过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5]。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营造多边互动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常用的方式有多种,本教学改革选择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上课提问、课后互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式转向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的教师学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在教改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努力寻找互动式教学化学反应工程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促进了化学反应工程教学的开展。   3.1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指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一般为:提出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比如,在讲授多级CSTR串联的计算及优化时采用此教学方法。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分析多级CSTR串联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求串联体系的转化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的优缺点和两种理想流动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思考、讨论;进而利用已学知识点寻找答案,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在讲授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这章时,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在这一章中利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学会根据所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利用非理想流动模型解决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操作型和设计型问题。 毕业论文   3.2加强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增加学生教师直接对话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教学法一般针对于较为大型的题目,需要组织学生讨论,占用课堂时间较长。而课堂提问简单易行,可随时穿插在授课过程中,并能在很多时候起到良好的互动效果。课堂提问分为教师提问学生提问两类。教师提问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讲评。教师所提的问题都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这种方式便于学生掌握教材的精髓,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6],并能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我们常设计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在讲述Langmuir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时,会问如果某种物质是产物,但没有化学吸附态,在Langmuir等温方程的分母中是否应该出现此种物质。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本征动力学控制时为什么催化剂颗粒会比较小。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