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种植牙的研究

人工种植植入后与周围组织的界面结合直接关系到种植的成败,生物活性材料的出现为解决界面结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设计出各种形状和复合材料种植牙。

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人工种植植入后其稳定性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对其与组织界面的形态学观察是判断能否达到种植成功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指标。

Branemark于本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骨整合(Osseo_integration)的概念:即指种植牙与具有活性的骨组织产生持久性的骨性接触,界面无纤维介入[1]。

钛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种植材料之一,Young等以钛种植植入动物骨内,获得了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即骨整合[2]。

临床应用研究也证实,钛种植牙和骨能达到较高的骨整合[3]。

近年来,兴起利用种植体表面微结构技术来解决界面结合问题。

该技术的共同点在于让种植体表面形成微孔,待周围组织长入孔隙后,形成组织与种植体相互交织的界面,从而使多孔表面与骨间产生机械锁结力(mechanical interlock),增加了种植牙的稳定性,张辉秋等人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4]。

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的出现,为解决界面结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这类材料通过表面可控制的有选择的化学反应,能与组织形成生物化学性结合

骨内种植材料中,普遍认为磷酸钙类和生物玻璃类是生物活性材料,杨小东等(1987)测试了表面光滑的致密型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和锆羟基磷灰石陶瓷与骨界面的剪切强度,其结果比对照的钴铬钼合金要高出7~9倍[5],提示有化学性结合形成

Kay(1988)进一步提出了生物结合(Biointegration)的概念,即不需要机械锁结就可提供足够结合强度时才是生物结合[6]。

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综合各种材料的优点,设计出多种形状和复合材料种植牙,其中生物活性人工种植牙适应口腔种植学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及处于研究热点中的生物活性种植牙有:钛芯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HA)种植牙、钛芯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种植牙、钛芯与骨形成蛋白复合种植牙、微孔钛生物活性陶瓷与骨形成蛋白复合种植牙、氮化钛种植牙。

本文拟对生物活性种植牙与骨间的界面结合情况及组织学反应作一简要综述。

1 钛芯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HA)种植牙  羟基磷灰石(HA)属钙磷陶瓷,植入骨组织后,为种植区的组织修复提供骨性支架(ostephlic sacffolds)。

用此种材料涂层(coating)喷涂到底层(substrate)钛芯上,充分利用了HA的生物相容性好和钛的机械强度高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较好的种植牙之一。

Schreoder的研究表明:以钛为核桩的涂层种植植入后2年就达到完全的骨整合并在负荷情况下骨整合结合方式并不改变[7]。

近20年应用显示,HA涂层种植牙既能适应其周围骨的自然改建,维持骨量,又能防止或减少种植体周围上皮向根端迁徙(epithelial downgrowth)[6,8]。

植入后超微显示,此种植牙在体液作用下缓慢释放出Ca++、P++等离子刺激和诱导骨质增生,形成骨性结合界面,并称此界面生物化学结合

另有研究认为此种植牙局部释放Ca++,刺激骨基质形成[9]。

光镜和电镜扫描均显示其骨整合时间明显缩短,成骨显著,骨质致密。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其界面1个月可见骨质形成,4个月可见完整的层板状骨附于其界面

由于良好的骨引导作用,种植牙周围有完全的骨整合环绕,没有纤维界面,同时有物理和化学两种结合,因此使种植牙更加稳固,剪切强度明显增高。

显示HA涂层可以促进骨长入,并且这种特性不易受不同的金属底层材料的影响[10]。

但近年来有HA涂层种植植入后出现涂层吸收、崩解或消失的报道[11]。

对失败种植体的检测发现,崩解的涂层材料颗粒在种植体周围积聚后,可激发各种吞噬细胞反应,而巨噬细胞吞噬颗粒后,可分泌多种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刺激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导致种植体松动,而松动的种植体又将加剧涂层的进一步破坏,形成恶性循环[12]。

但也有学者对HA涂层的降解持否认态度。

Cook将HA涂层种植植入犬股骨连续观察32周,未发现涂层降解[13];Klein等将致密型和多孔型HA植入动物骨组织中9个月,也未发现HA的降解吸收[14]。

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钛芯与骨形成蛋白复合种植牙  Urist最早提出了骨形成蛋白(BMP),它具有高度诱导骨生成能力,是一应用广泛的骨生长因子。

种植牙骨界面成熟需3~6个月,与BMP复合种植后,扫描电镜和光镜显示,1周时界面新骨形成,2周后界面形成骨能力显著增强,4周后出现成熟的骨板,骨性界面完整,8周时界面新骨已完全成熟。

未复合组1周时界面未见新骨形成,2周时界面可见少量钙化程度低的新骨形成,12周时界面新骨才基本成熟[15]。

说明BMP有早期启动诱导界面新骨形成的作用,缩短了种植周期。

由于BMP来源于异种骨基质提取,临床上有人提出关于BMP的免疫学问题[16],但尚不能确切证实。

一些学者积极研制基因重组的BMP,并取得了成功。

如何进一步完善其生产工艺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