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 要:通用航空航空业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增强国防建设力量。

航空飞行器中,通用航空器的数量占到了大部分,其所产生的作用要比民航客机和军用飞机大得多。

分析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通用航空;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1—0031—02   2016年11月28日,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主持召开民航局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统筹推进民航空管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民航局各司局、行业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为各项改革工作落实创造条件。

近些年,一些学者对我国通用航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分析了通用航空发展经验、发展政策、发展意义以及发展的环境和管理等内容。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些研究都不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甚至一些意见无法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利用。

一、通用航空概述   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角度来说,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主要指的是除了定期航班和不定期航空运输以外的其他民用航空活动。

我国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中的定义为:除了公共航空运输飞行、军事、警务以及海关缉私飞行以外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含有农业、林业、渔业、矿业等各个方面的飞行活动。

二、通用航空产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通用航空在起步阶段就具有良好的发展

到了2015年10月之后,我国通用航空企业有268家。

与2009年相比,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的增长率达到了160%。

根据专家的估算,截至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的数量要比2010年增长16%。

虽然我国通用航空在规模和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第一,在抗灾过程中,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达到的时间比较晚;第二,我国通用航空运营的布局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三,我国能够调动的直升机数量十分有限;第四,救援直升机的装备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第五,我国救援直升机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

三、通用航空产业面临问题的原因   1.思想观念落后。

一方面,大部分的人一说到通用航空通常会想到A330、波音747以及运输航空器,对通用航空不是非常的清楚。

在生活中,人们只坐过民航班机,并不了解通用航空

空勤人员和地勤人员驾驶小型飞机在空中作业并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只会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看到通用航空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认为通用航空能够被应用于农业、工业、医疗救援、治安以及抢险当中。

因此,一些决策者认为通用航空是无法在工作中进行盈利的。

但事实上,通用航空能够促进农业、航空、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能够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因此,通用航空具有很大的商机,能够产生很大的利润。

2.空域开放程度太低。

通用航空器主要在空域进行运行。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但是我国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管理空域

我国空域主要由军方来管理,并且限制了通用飞机在低空领域的飞行

同时,通用飞机在进行农业、林业以及牧业的航化作业时,会受到天气以及季节的影响。

一些私机和公务机会因为办报批手续特别麻烦而避免飞行

另外,美国通过航空比较发达的原因是美国的低空空域是全面开放的,其空域覆盖的国土面积比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要大得多。

3.通用航空准入要求太高。

由于我国长期将航空业和军事领域相关联,因此地方和民间办航空的可能性也变得非常小。

我国虽然放宽了通用航空的准入条件,但是由于申请的过程非常的麻烦,一些民营资本申请组建通用航空公司也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申请通用航空公司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并没有建立有关通用航空的竞争机制,这导致航空市场缺乏一定的活力,无法鼓励民间或者私人积极的申办航空

4.通用航空器工业落后。

我国航空业的整体发展速度比较缓慢,通用航空器的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从长期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航空业主要是为军事服务,甚至一些民用飞机也是为了军用而研制。

我国通用飞行器虽然有着大量的型号,但是却很少进行批量生产。

除了运5的数量达到了1 000架以上,其他型号的产品都特别的少。

但是,运5的数量也是我国通用飞行器中数量最多的。

近些年,我国虽然在生产通用飞行器方面和其他??家进行合作,但是仍然没有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并且直升机的生产数量也不多。

例如,在2016年,我国浙江千岛湖通用机场虽然运营了将近十年,但是也亏损了大约50万元。

5.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健全,通用航空也得不到快速的发展

我国主要按照运输航空机场的标准来修建机场,这使得我国机场修建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通用航空飞机也提高了收费标准,这使得通航企业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通过航空飞行器品种比较多,在空中飞行时比较随意,并且其作业项目也具有一定的多样化,飞行时间也不能够完全确定,这与运输航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但是,我国通用航空由于没有一定的标准体系,往往运用的是运输航空的标准。

因此,通用航空在管理上不具有一定的实际性。

6.对通用航空不够重视。

由于通用航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在其发展早期给予大量的支持。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些人并没有注意到通用航空我国带来的价值,甚至认为通用航空会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累赘。

因此,我国政府并没有给予通用航空一定的重视。

这导致我国通用航空的规模并没有得到发展,也无法发挥出盈利的作用,在国际上也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并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国西部比较需要通用航空器,但是通用航空器在东部的发展比西部要高出许多,这也是我国不重视通用航空的结果。

四、解决通用航空产业问题的对策   1.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

我国应当通过发展航空制造业和维修业来提高通用航空发展

在技术方面,通用航空器的研制相对比较简单,比客机的花费要少很多。

同时,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鼓励飞机制造企业能够投资通用飞行器的制造业。

另外,我国应实时调整航空产业结构,鼓励民营和私人企业研制通用飞行器

2.扩大通用航空开放区域。

开放低空空域,能?虼俳?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

我国应当按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标准来划分空域,避免通用航空飞行受到限制。

第一,我国可以在一定高度区域划出一定范围,使任何飞行器都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飞行;第二,扩大空域范围,使其能够覆盖我国大部分的旅游区和作业区;第三,对于管制类空域来说,我国应当通过简化审批过程来真正发挥出通用飞行器的作用;第四,我国需要根据试运行结果来重新执行空域划分标准。

3.大力建设通用航空机场

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要求比较低,一些小型通用飞行器可以在土跑道或者麦田里降落。

但是,我国通用航空机场的数量却不多,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放,这些都阻碍了我国通用航空发展

因此,我国应当支持民间资本对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的投资。

并且我国能够根据通用飞行器的类型来制定建设标准,从而降低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的成本。

4.承办飞行学校。

我国大部分飞行员都是空军和客机飞行员,具有航空飞行器执照的人却不多。

因此,我国应当通过承办飞行学校来为通用航空培养更多的飞行员。

由于我国飞行培训设施不齐全,所以我国飞行员需要到国外进行驾驶训练以及获得执照。

所以,我国要通过不断扩大培养规模来提高我国飞行员的培养质量。

另外,我国也可以鼓励民间飞行学校的开办,从而形成飞行培训产业,使飞行员的培养和驾驶员的培养一样,为通用航空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

5.支持私人航空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航空爱好者,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爱好者的活动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不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也无法促进通用航空发展

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利用航空爱好者的积极性,在通用航空器研制的过程中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高通用航空的制造水平。

另外,我国应当鼓励航空爱好者积极参与到通用航空的研制当中,从而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6.加大通用航空的宣传力度。

对于通用航空而言,其他航空飞行是不能够体现出其所拥有的价值和意义的。

通用航空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商机。

因此,我国应当加大通用航空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于通用航空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能够理解通用航空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为通用航空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另外,我国也可以制定一定的政策来鼓励民间投资通用航空,使全民都能够投身到通用航空发展当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通用航空有着很大的需求,而通用航空能够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我国应当针对当前通用航空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使通用航空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启明.我国通用航空运营保障三大模式发展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1).   [2] 高林照.我国通用航空发展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6).   [3] 王霄宁.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   [4] 刘晖,杜明明,徐娴英,等.辽宁省通用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1).   [5] 陈锴.浅议当前通用航空经济的发展瓶颈及其突破[J].经济研究导刊,2016,(5).   [6] 李成智,苏道宁.中国通用航空:问题、原因及对策[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0,(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