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

【摘要】 毕业论文网   党员干部道德操守是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基础。

增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实效性,就要加强道德的制度化建设增强制度对道德的约束力;强化道德教育的时代特色,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积极推动道德教育进入干部培训领域;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倡导正确舆论导向,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研究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重要举措之一,全面从严治党提高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思考、新思路,也为如何增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实效性提出了新思考、新思路,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一、加强道德的制度化建设增强制度对道德的约束力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前提是“有德可循”,有明确的领导干部道德规范。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推进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过程中,日益重视制度和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具体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反腐倡廉、工作作风、行政问责乃至个人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领导干部道德规范日益具体化,但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强制度对道德的约束力。

我国现行的各种领导干部道德规范,总体上仍以内部教育、自律自觉为主,重教育倡导轻监督惩治,特别是缺乏来自社会的公开监督,规范的硬性约束力不强。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将公务员道德或行政伦理法制化,依靠法律的细则、强制的执行和严格的监督来确保公务员严守道德规范.无疑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一条成功经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为抓手,重典反贪、严惩违法败德行为,领导于部作风政风为之一新,也充分彰显了不打折扣的执行力对领导干部严守道德规范的关键作用,昭示着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未来方向。

二、积极推动道德教育进入干部培训领域   道德构成的知、情、意、行,关键在“知”的培养和教育,这是源头。

道德教育是最高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道德教育有逐渐淡出干部培训领域的苗头,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

因此,积极推进道德教育进入干部培训领域,是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干部培训既要重视能力素质的培训,更要重视“德”的教育,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在认识上,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既不能用能力培训代替“德”的教育,也不能用“德”的教育取代能力培训,要努力使“德”的教育贯穿于能力培训的全过程。

目前,重点是加快培养适合党政领导干部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架构党政领导干部道德教育体系,强力推进道德教育进课堂。

三、强化道德教育的时代特色,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   道德具有时代性,任何与时代发展相脱离、相违背的道德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一要坚持道德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并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要加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义利观等困扰党员思想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并且能够做出切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二要坚持道德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先进性要求相结合。

面对8600多万名党员的庞大队伍,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党员干部因为成长背景、文化水平、经济地位及职务职业等因素带来的道德认知、道德自觉等方面的差异性,决不能在教育对象上搞“一刀切”;不能一律以共产主义道德衡量、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在教育内容上搞“一刀切”。

必须坚持道德教育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引导党员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要求的基础上,区分层次,鼓励先进,循序渐进,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四、激发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加强党员干部道德教育,既要从党的整体需要出发,也要考虑党员的个体需要,把二者有机绪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

第一,严格执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必须细化和量化党政领导干部道德表现考核的标准,拓宽考核监督的范围和渠道,延伸考核监督的领域,完善考核监督的办法,使“德”的元素名副其实地纳入考核和监督干部成长、工作、生活的全过程。

做到这一点,政务公开、官员财产公开等应该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第二,积极倡导正确的义利观。

要大力倡导和树立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实际相一致的义利观,既要教育引导党员必须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甚至关键时刻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党和国家利益与党员个人正当利益之间的关系,保护党员个人的正当现实利益,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三,积极为党员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

一是要认真落实党章等党内法规赋予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制度,从党规党纪上保障党最的主体地位。

三是要正确处理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坚待党性教育不放松的前提下,尊重、保护和发挥党员的个性.做到既增强党性、又发展个性,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入党后有义务、有责任、有奉献,同时也有权利、有温暖、有荣誉。

五、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道德教育要面向全社会。

党员干部良好道德的养成离不开全社会良好道德氛围的熏陶和影响。

因而,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弘扬直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形成党风与社风民风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要探索建立道德激励机制。

加强党员道德教育同样需要探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要对那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道德楷模,能够在政治上受尊重、在精神上得荣誉、在经济上得实惠,从而引导人们都争学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