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室内墙体工程施工方法

办公楼室内墙体工程施工方法。

I.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墙。

室内的隔断墙,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来制作。隔断墙采用轻钢龙骨C75、系列,轻钢龙骨由沿顶沿地龙骨竖向龙骨、加强龙骨和横撑龙骨以及配件所组成。轻钢龙骨墙体是装配式作业,其施工操作工序有:弹线、固定沿地、沿顶和沿墙龙骨龙骨架装配及校正、铺贴石膏板、饰面处理等。其施工的基本条件同木质墙体

1、操作程序。

墙位放线→将管线纠正到墙内→墙垫施工→安装沿地、沿顶龙骨→安装竖龙骨固定各种洞口及门→安装通贯横撑龙骨→安装墙的一面石膏板→水暖、电气等钻孔下管线→验收墙内各种管线→(隔声墙填塞填充材料)→安装墙的另一面石膏板→接缝处理、连结固定、设备电气→踢脚板安装。

2、固定沿地沿顶位置线。

(1)用砂轮片割机切裁龙骨,对龙骨原规格还不够高度的竖向龙骨,应用铆接法或焊接法把龙骨加长。

(2)沿地沿顶龙骨固定前,先按固定点的间隔在隔断墙中心线上打孔。通常固定点间隔在500mm至1000mm左右,并且固定点要与竖向龙骨位置错开。固定的方法通常为膨胀螺栓和木楔铁钉。如果顶面地面有预埋件,可直接与其固定。在有些楼板面上,常采取在地面做出一条混凝土地垅,并在地垅内预埋连接件的方法。地垅的宽度等于隔断墙厚度,高度通常为100mm左右。

3、轻钢龙骨的连接。

(1)轻钢龙骨分格形式:

轻钢龙骨隔断墙的骨架分格,可按施工图进行。如果施工图中没有标明骨架的分格尺寸,则需根据石膏板或其它板材的尺寸,进行骨架分格设置,或者按轻钢龙骨通用图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所编制,代号86YJ01)进行施工

轻钢龙骨隔断墙的骨架分格形式,是按竖向龙骨的间隔来分格,而通常不需横向加强龙骨。只有在门框、窗框处,用沿地龙骨作为横撑支杆来组成框格,或隔断墙高度大于3.5m时,可在竖向龙骨之间加专用横向加强龙骨条。

(2)三种连接方式:

轻钢龙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配件组合连接、自攻螺钉连接和焊接三种。

(3)装配连接的施工方法:

沿地沿顶龙骨槽之间装入竖向龙骨,并校正其垂直度后,将竖向龙骨沿地沿顶固定起来。固定方法可用点焊将两者焊牢,或者用连接件与自攻螺钉固定。如不用连接件,而直接在两龙骨侧面用拉铆钉固定

4、固定板材。

轻钢龙骨隔墙的饰面基层板通常使用石膏板固定石膏板用平头自攻螺钉,其规格通常为M4×25、或M5~25两种,螺钉的间距为200mm左右。固定石膏板应将板竖向放置,当两块板在一条竖向龙骨上对缝时,其对缝应在龙骨中间,对缝的缝隙不得大于3mm。

固定时,先将整张板材铺在龙骨上,对正缝位后,用φ3.2或φ4.2的麻花钻头,将板材与轻钢龙骨一并钻孔,再用M4或M5的自攻螺钉进行固定固定后的螺钉头要沉入板材平面2~3mm。板材应尽量整张地使用,不够整张位置时可以切割,切割石膏板可用墙纸刀、钩刀,小钢锯条进行。

5、门窗位置的结构处理。

轻钢龙骨隔断门窗框的结构,是隔断施工的要点之一。门窗框的宽度,应是龙骨宽加两个面板的厚度。门窗框架的组合结构可以轻钢龙骨为主体,并与封面厚夹板和木线条、金属线条组合而成,也可以木方框为主体的组合。

门框结构:

轻钢龙骨隔墙的门框结构,主要是以本框方架为主体,但门框的木方框架必须与轻钢龙骨门洞两侧的竖向龙骨相连接。连接方法是用M6~M10的长螺栓。在木框与石膏板的对接缝处必须用厚木夹板封边,封边板也应与竖向龙骨连接。门框的木方框架应在地脚处固定。其方法可以是将木方框架地脚埋入地面,或者用铁脚固定,而铁脚则通过木楔铁钉与地面固定

II. 墙面砖

1、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预留孔洞及排水管等应处理完毕,门窗框扇要固定好,并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塞严实,铝合金门窗框边缝所用嵌塞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塞堵密实,并事先粘贴好保护膜。墙面基层清理干净,脚手眼、窗台、窗套等事先砌堵好。按面砖的尺寸、颜色进行选砖,并分类存放备用。大面积施工前应先放大样,并做出样板墙,确定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并向施工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样板墙完成后必须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还要经过设计、甲方和施工单位共同认定,方可组织班组按照样板墙要求施工

2、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排砖→浸砖→镶贴面砖面砖勾缝与擦缝。基层为混凝土墙面时的操作方法。(2)基层处理:首先将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剔平,对大钢模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应凿毛,并用钢线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如果基层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时,亦可采取如下的"毛化处理"办法,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扫干净,用10%火碱水将板面的油污刷掉,随之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喷或用笤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

(3)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若建筑物为高层时,应在四大角和门窗口边用经纬仪打垂直线找直;如果建筑物为多层时,可从顶层开始用特制的大线坠绷铁丝吊垂直,然后根据面砖的规格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准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或垛子为基准线控制,应全部是整砖。每层打底时则以此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槽)。

(4)抹底层砂浆:先刷一道掺水重10%的107胶水泥素浆,紧跟着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常温时采用配合比为1﹕3水泥砂浆),第一遍厚度宜为5mm,抹后用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8~12mm,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浇水养护,若需要抹第三遍时,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直至把底层砂浆抹平为止。弹线分格:待基层灰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按图纸要求进行分段分格弹线,同时亦可进行面层贴标准点的工作,以控制面层出墙尺寸及垂直、平整。排砖:根据大样图及墙面尺寸进行横竖向排砖,以保证面砖缝隙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注意大墙面、通天柱子和垛子要排整砖,以及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如窗间墙或阴角处等。但亦要注意一致和对称。如遇有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

(5)浸砖:釉面砖和内墙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镶贴面砖:镶贴应自上而下进行。高层建筑采取措施后,可分段进行。在每一分。

段或分块内的面砖,均为自下而上镶贴。从最下一层砖下皮的位置线先稳好靠尺,以此托住第一皮面砖。在面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作为镶贴的标准。在面砖背面宜采用1﹕2水泥砂浆或1﹕0.2﹕2=水泥﹕白灰膏﹕砂的混合砂浆镶贴,砂浆厚度为6~10mm,贴上后用灰铲柄轻轻敲打,使之附线,再用钢片开刀调整竖缝,并用小框通过标准点调整平面和垂直度。另外一种做法是,用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的107胶,在砖背面抹3~4mm厚粘贴即可。但此种做法其基层灰必须抹得平整,而且砂子必须用窗纱筛后使用。另外也可用胶粉来粘贴面砖,其厚度为2~3mm,用此种做法其基层灰必须更平整。如要求釉面砖拉缝镶贴时,面砖之间的水平缝宽度用米厘条控制,米厘条用贴砖用砂浆与中层灰临时镶贴,米厘条贴在已镶贴好的面砖上口,为保证其平整,可临时加垫小木楔。面砖勾缝与擦缝:面砖铺贴拉缝时,用1﹕1水泥砂浆勾缝,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要求凹进面砖外表面2~3mm。若横竖缝为干挤缝,或小于3mm者,应用白水泥配颜料进行擦缝处理。面砖缝子勾完后,用布或棉丝蘸稀盐酸擦洗干净。冬期施工:一般只在冬期初期施工,严寒阶段不得施工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得低于5℃,砂浆硬化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镶贴砂浆硬化初期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镶贴砂浆内可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为了防止灰层早期受冻,并保证操作质量,其砂浆内的白灰膏和107胶不能使用,可采用同体积粉煤灰代替或改用水泥砂浆抹灰。

3、质量标准。

面砖粘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外墙面砖内墙面砖

1立面垂直度32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2表面平整度43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3阴阳角方正33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4接缝直线度32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5接缝高低差10.5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6接缝宽度11用钢直尺检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