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奥运时代”我国比赛场馆设施经营战略

[摘要]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几个主办城市奥运会场馆设施利用情况,进而分析“后奥运时代”我国比赛场馆经营战略,开展多元化业务,提高场馆利用水平,改变运营模式,增加经济效益。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经营效益,使场馆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奥运经济战略管理场馆设施奥运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经济蓝皮书》,首次将“奥运经济”概念纳入其中。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届时,会有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涌入,北京将形成客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集聚交汇,出现典型的消费高峰效应。

奥运电视转播权、奥运产品、广告、彩票、旅游观光都将为北京带来不菲的收入。

北京奥组委预测,市场开发收入有望超过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达到20亿美元。

奥运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48亿美元~4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390亿元~1490亿元人民币。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费用及相关基础设施支出,将近400亿美元,数额之大超过了以往历届奥运会

据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估计,这笔费用相当于自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总支出的43%。

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设施似乎造得都比往届更大:奥林匹克公园面积比雅典奥林匹克中心大5倍,是纽约中央公园的3倍。

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CEO布赖恩·纽曼说:“北京奥运会有可能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奥运会

”   奥运场馆设施奥运会遗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奥运会后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规模和高规格的场馆建设虽然可以为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但却极易在赛后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主办城市越多地利用现有的比赛设施,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一、几个主办城市奥运会场馆设施利用情况   1.雅典   雅典奥运会刚刚结束一年多,场馆利用情况并不乐观。

目前,绝大部分场馆还没有开始进入正常的运营轨道。

主要是由于赛前政府都将精力放在防范场馆工程的工期延误上,未能顾及赛后场馆详细利用计划的制定。

赛后有关当局又在场馆设施的所有权的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休,所以赛后场馆利用不理想。

2.悉尼   悉尼的场馆在2004年以前的利用状况并不理想。

2004年开始奥运匹克公园的经营有了起色,这种改善主要得益于2003年政府调整了原有的把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成体育产业发展区的规划,将其重新定位为“会展和娱乐中心”。

3.亚特兰大   亚特兰大赛后场馆利用十分成功,赛后有关团体和机构在申办其他体育赛事方面十分积极,体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保证了场馆能承接大量的赛事活动,如1998年NCAA男子首轮和第二轮比赛、2000年的Superbowl和篮球明星赛、2002年的NCAA男子四强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4.巴塞罗那   由于在建设时考虑到赛后当地居民活动对场地的需求,赛后场馆利用的灵活性很强,利用率较高。

***年~2003年期间,巴塞罗那奥运场馆的运营和维护费用靠自身经营获得,而不需要任何市政府的补贴。

期间,这些场馆共举办了4100余场活动,包括38%的赛事活动,如世界杯等,24%的音乐会,11%的家庭活动,其他类活动(如展销会、产品发布会、宗教活动、公司活动,以及政治活动等)占27%。

累计接待23500000以上的观众和16300000以上的游客。

5.汉城   赛后政府非常关注场馆利用问题,1990年2月,汉城(首尔)成立了专门管理各主要体育场馆的“汉城(首尔)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该机构负责对汉城(首尔)主要体育场馆的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

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有赛事的经营收入、参观旅游的门票收入、市民社会文化活动的场地租用费用,此外管理办公室还在体育场馆内举办各类学习班作为副业。

奥林匹克公园每年要花800万美元来维修,现在它成为了运动和文化联合中心,也是城市居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二、“后奥运时代”我国比赛场馆经营战略   希腊人眼见奥运场馆与灰尘相伴,现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里空空如也。

附近的跳水池已经干涸,而隔壁的赛车场也看不到一辆自行车。

奥运场馆:遗产?包袱?北京奥运会决不能把赛间世人的“大喜过望”,变成赛后的“苦不堪言”。

赛后场馆利用要多管齐下,变包袱为财富。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