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无效0例,有效60例;对照组无效15例,有效45例;1年后治疗组好转8例,痊愈52例;对照组无效15例,好转22例,痊愈23例。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鼻内镜指导下的电动吸切器切除腺样体,视野清楚,可观察腺样体咽鼓管圆枕和咽口的关系,准确切除,同时可清楚看到出血的部位,准确止血。   【关键词】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大多与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往往依靠术者的手术经验,难在直视下完成,极易造成腺样体组织残留。近年来鼻内镜提供了一种微创、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现对120例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120例,均伴有分泌性中耳炎,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6~12岁,病史6个月~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及鼻堵,其中52例并发慢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为长期鼻塞、流脓涕,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术前听力检查均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20~30 dB25例,30~40 dB60例,40~50 dB35例;声导抗测试为B型曲线(95耳)和C型曲线(20耳),另有5例患儿听力虽然正常,但声导抗测试鼓室负压达250 daPa。全部患儿术前均进行鼻咽部X线摄侧位片或常规鼻内镜检查或鼻窦CT,结果示腺样体肥大

1.2 诊断标准 内镜下观察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的程度与咽鼓管的关系:腺样体组织占据鼻咽腔上部,后鼻孔开放为Ⅰ度,占据鼻咽腔上半部为Ⅱ度,超过鼻咽腔半部并部分阻塞咽鼓管口为Ⅲ度,完全阻塞咽鼓管口及后鼻孔下缘不能窥及为Ⅳ度;Ⅰ度为正常,Ⅱ度为基本正常或轻度肥大,Ⅲ度为中度肥大,Ⅳ度为重度肥大,本组病例中Ⅳ度肥大42例,Ⅲ度肥大70例,Ⅱ度肥大8例。   1.3 方法 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置Davis开口器,扁桃体肥大的先剥离扁桃体。常规术式组的用刮匙经口沿鼻咽顶后壁将腺样体刮除。鼻内镜组的将0°或30°鼻内镜,Wolf高亮度冷光源及摄录系统,在Sony监视器下采用Xomed电动切吸器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常规气管插管经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鼻内镜下1%麻黄素棉片收缩双下鼻甲并骨折外移扩大手术进路,吸引器吸尽鼻腔及中鼻道内分泌物,充分暴露腺样体后,自一侧鼻腔导入细硅胶导尿管将软腭吊起,Xomed电动切吸器伸入口腔内,抵达鼻咽腔,经后鼻孔嵴处开始一侧一侧均匀的切除,直到腺样体下界出现,深度达咽鼓管圆枕周围。腺样体切除完毕后自口腔导入干纱条压迫鼻咽顶5~10 min,明确止血后抽出。“B”型曲线(95耳)均行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抽出中耳少量积液,所有患儿均未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3~4周,口服抗生素2周,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4~6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双耳闷、听力下降症状消失,自觉听力恢复,经纯音测听恢复至正常,声阻抗鼓室曲线为A型,1年内症状无复发;好转:双耳中有一耳耳闷,自觉听力较前提高,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20 dB,声阻抗鼓室曲线为AS曲线;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纯音测及声阻抗较前无明显改善。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