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爱书人真多_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赵国忠君是我结识的青年书友之一。

可惜我们却没有携手去书市淘书的机会。

近年,我更少访书了,只能从电话里获知赵君访书的消息。

听到他买到稀见的版本,他高兴,我也高兴。

因为我常常不甘示弱地对他说:“这书我有。

”后来,却不敢这么说了,倒常常有气无力地回答:“这书我没有。

”比如赵萝蕤译的《荒原》、陈万里的摄影集《大风集》、谢冰季的《温柔》等,我都没有。

我称赞他:“你真会买书。

”这可不是客气,是言之有据的真心话。

赵君买旧书,不是那种一见民国版本便眼红的人。

那是贩书者只考虑能否升值的目光。

访书是有目标有范围的,大体限制在“五四”以后新文学方面的书刊。

旧时的盗版书也不少。

有的人良莠不分,鱼龙混杂,赵君则慧眼独具,不为所动。

赵君不是“大款”,访书是他的业余爱好,凡有书价高得离谱者,他是避而远之的。

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注意到别人忽视的旧时报纸文艺副刊和大学的校刊、同学录之类。

如他发现李健吾在1934年4月为北平《华北日报》编的《文艺周刊》,以及李先生写的《发刊词》;在1931年1月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上,陈梦家发表的《大雪天》等四首佚诗;在1947年1月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上,林徽音发表的《孤岛》和《死是安慰》两首佚诗等,都是湮灭已久的重要佚文,也是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员和出版编辑人员不曾发现的。

我钦佩赵君的这种重视史料的钻研精神,常常鼓动他写点书话

他却谦虚为怀,总是表示材料还不�,再等等看。

因此,他写的书话平易近人,内容扎实,史料丰富,绝非虚张声势、哗众取宠者可比。

赵君眼快腿勤,跑遍京华大小书肆,有时在冷摊上觅得好书复本,他乐于购来送给书友,连我这样的老朽也得到过这位年轻人的馈赠。

这种风雅的仁义之举也是很可贵的。

欣闻赵君的《聚书脞谈录》即将出版,我贪婪地粗读一遍校样,以为几乎篇篇可读,值得向读者推荐。

当然,有的篇幅还可精炼些,文笔可以再放得开些。

目前,书话作品不少,究竟何者为准,看法未必一致,这是正常的。

我以为赵君的写法庶几近之。

希望他今后仍不惜脚力,继续访书不断,多写一点书话

(本文编辑:谭宗远)。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