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邦调查局为何屡被“敲打”

颜武。

(图/视觉中国)。

3月4日,美国司法部督察长办公室公布了一份监督报告,称联邦调查局(FBI)截至2019年对美国“本土”极端主义分子的监控行动“有瑕疵”,这个弱点可能会导致更多致命攻击发生。这是今年以来FBI被“击打”的又一拳,在此之前,它已被“打”过一拳,美涉外情报调查法院新年伊始依据司法部公布的自查报告结果,责令FBI整改监听申请流程并尽速报告整改方案。“老冤家”特朗普则在推特上“幸灾乐祸”,称FBI“不作不死”,尤其强调针对他的“通俄门调查就是“骗局”。“敲打”像是“神助攻”。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世界上最“牛皮哄哄”的情报机构,也是美国最重要的情报机构之一,隶属于司法部,FBI代表着它的“坚持贯彻的信条——忠诚、勇敢和正直”。据说是“在响应公众需要和忠实于美国宪法的前提下履行职责”。

但是,“履行职责”也必须在法律的前提下。偏偏是,FBI自恃权力巨大而滥用权力。先说年后被涉外情报调查法院判令“整改”,就是因为它监听特朗普的前竞选顾问佩奇时,多次提交错误信息并隐瞒关键信息。当时的监听结果随后成了特别检察官米勒“通俄”调查的部分依据。

2018年7月23日,FBI公开了多达412页的申请监视佩奇的机密文件,称FBI相信佩奇是“俄罗斯政府的招揽目标”,与俄方情报人员建立关系,暗中破坏及影响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违反刑事法。文件还显示,佩奇离开特朗普竞选团队后不久,FBI便根据《外国情报监控法》向法院申请对他进行监听,即使在特朗普当选后,2017年仍多次申请延长监控。

尽管佩奇否认是俄罗斯政府的代理人,并指责FBI侵犯公民权利且尚未被控告任何罪名,但民主党对FBI提供的“弹药”如获至宝,尤其是特朗普持续对FBI的攻击。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表示,为了国家安全着想,共和党应停止攻击执法部门和情报机关,不能继续阻碍“通俄门调查。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更是喜出望外,形容“俄罗斯干预大选”是直接攻击美国民主。

然而,让人尴尬的是,2019年12月17日,涉外情报调查法院认定FBI隐瞒信息。案件主审法官科利尔称,FBI本应“高度坦诚”,但就监听佩奇所交申请的内容“正相反”。司法部监察长霍罗威茨稍早前发布的内部监察报告,虽然说没有证据显示参与代号“交火飓风”调查行动的人员有政治偏见,但调查人员就监听佩奇向涉外情报调查法院提交的4次申请有至少17处存在事实错误和故意隐瞒信息情况,包括没有告诉法院佩奇先前充当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线人。这确实让人有“碟中谍”的感觉。

“交火飓风”行动是FBI自2016年至2017年就特朗普竞选团队与俄罗斯关系所做早期调查的代号,调查结果交给了主持“通俄门调查的米勒。FBI曾“毫不留情”地搜查了担任特朗普私人律师长达十年的科恩在纽约曼哈顿的办公室。

这次,科利尔在裁决书中称,FBI人员多次申请监听佩奇,但理由不充足,且隐瞒信息,因而“让人怀疑FBI提交的其他(调查)申请所含信息是否可靠”。这一“判词”确实是“严厉”的,几乎等于说——程序不正义,结果很难正义。

所以,如今最感痛快的是特朗普。显然,如果FBI提交的信息是错误的或隐瞒了关键信息,那么,前提错了,结果自然是错、错、错。这也是特朗普最“耿耿于怀的”,也是这位“推特驻白宫首席信息官”第一时间在推特上评论的缘由,尤其是正当他被弹劾搞得焦头烂额的重要关口,美国涉外情报调查法院的裁决,就像是“神助攻”。数度与总统“扛”上。

当然,实事求是说,FBI调查特朗普的“通俄门”也是职责使然。其实,特朗普并不是唯一被FBI“盯”上的总统。历史上,它曾数度与总统“扛”上,虽然FBI的局长都是由总统任命的。

FBI与美国总统之间的“恩怨”,从其诞生之初就已注定。FBI的“拿手好戲”就是监听。首任局长胡佛主政FBI长达48年,他自诩“为正义而战”,然而,先后有三任总统都对他恨得“牙根痒痒”。

这是因为胡佛利用职权,窃听、跟踪了大批政治人物,手握无数把柄,包括罗斯福夫人的裸照、肯尼迪总统与女友的私密电话录音,等等。而且,他还以此要挟那些议员或总统,且屡屡得逞。从杜鲁门、肯尼迪到约翰逊,都想赶走他,然而最终都不了了之。

时任FBI局长科米调查“邮件门”正当2016年特朗普与希拉里选战正酣,科米调查不啻是对特朗普的“暗助”,因此,当时特朗普多次称赞科米“有勇气有胆识”。希拉里则认为败选缘于科米“不合时宜”的调查

然而,吊诡的是,科米特朗普上台后,又开始调查通俄门”。于是,特朗普科米的态度迅速转变,直至成了“冤家”。2017年5月9日当天,科米正在洛杉矶参加FBI探员的招募活动,就在他演讲时,电视里突然出现了“科米辞职”几个大字。科米愣住了,还跟台下听众打趣说,自己并没有想要辞职。但很快,字幕变成了“科米被解雇”。此时,科米还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司法部或白宫的通知。就这样,科米被生生炒了鱿鱼。不久,FBI二号人物也被开除,他是“邮件门”“通俄门”等调查的主要参与者。自身是“麻烦制造者”。

事实上,无论怎么说,FBI之所以人见人恨和麻烦不断,更主要缘于它是“麻烦制造者”。

科米之前的局长是彼得乌斯。这位仁兄,最终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不过,他倒不是与政治人物“结怨”,而是倒在石榴裙下。

2012年,一名与彼得乌斯一家认识的女子报警称受到匿名电邮威胁。因牵涉到局长,FBI立马调查。这一调查,却牵出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原来是彼得乌斯的传记作者布罗德·韦尔发送了这些电邮,且彼得乌斯与布罗德·韦尔有婚外情。这显然是丑闻,FBI因此想“按下不表”,不将这些“情报”通报给总统和国会。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最后,这位FBI的掌门人不得不自己宣布因婚外恋辞职……。

FBI“低调处理”或者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有其苦衷。对FBI来说,婚外情对于彼得乌斯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他们忧心外国情报机构间谍利用色相来“索取情报”,作为在任的FBI局长,他们怕彼得乌斯中了色情间谍的招。幸亏,布罗德·韦尔不是间谍。这才算是一桩可以“会心一笑”的石榴裙下的故事。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人们逐渐淡忘桃色丑闻时,更大的召妓丑闻“扑面而来”。2018年10月11日,媒体披露,FBI多名驻亚洲探员因涉嫌召妓和参加派对,在数月内被陆续召回国内接受调查。此次调查涉及东亚和东南亚六个城市的FBI探员。

这样的行径,让美国国内一些人士十分担忧,他们担心外国情报机构可能通过性工作者从FBI特工或其他美国大使馆人员那里获得情报。2020年3月4日美司法部督察长办公室发布的报告就“措辞严厉”,指出“2001年9月11日以来,本土暴力极端主义分子已经在美国发动逾20起攻击行动,其中部分是在联邦调查局(FBI)反恐评估或调查结案后发生……FBI未能采取全方位的方法来解决不足之处”。言下之意,FBI在对恐怖分子进行监听的任务中,几乎就是个聋子……由此,被反复“敲打”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编辑:黄灵  [email protected]。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