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山地鸡养殖业促农民收入增长的探索性研究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野生的山地鸡备受消费者青睐,通过对丹景山镇石河山地养殖项目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探讨,并与国内外成功的养殖项目进行对比,运用数据模型,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地养殖 农民增收 成本收益分析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目前,成都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国家级试点地区,其各区县和周边地区改革和实验的案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具体到微观单位西部一个村庄(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石河村)而言,在汶川大地震中其支柱产业传统农业受到很大的破坏,灾后在面对诸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该村能否通过实行现代生态养殖业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值得考察和深入研究的。

二、现状解读   汶川大地震破坏了该村的主导产业传统农业,使当地农民获得收入的来源遭到了破坏。

从2009年起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产业脱贫的发展新思路。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郫县民政局和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对口援助下,石河村开始发展现代生态养殖业(以养殖生态鸡为主)从而寻求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以此带动农村现代生态产业发展,实现适合村村民的灾后持续增收。

目前村委提出的具体的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是农民养殖户+专业合作社,但是据我们了解合作社现在还是一个空壳,没有真正为养殖户提供什么具体的帮助。

预期模式为农民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即农户负责生产养殖生态鸡,专业合作社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公司负责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并负责市场销售,其中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户和公司的信息和利益纽带。

山地养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

并且得到了对口扶贫单位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郫县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养殖大户的所关心的几个方面:一是山地养殖的投入和收益情况,二是养殖户对政府支持、合作社运行的评价和期望,三是养殖户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担忧等。

综合起来,石河山地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被动销售,母鸡销路困难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来看,公鸡由于卖相好销路很好,鸡蛋营养价值高,产量又低,更是供不应求。

但是母鸡由于外形不如公鸡好而且体型比公鸡小,在农家乐点杀中不占优势,很多人买山地鸡是用来送礼,公鸡也是送礼的首选。

从目前的投入规模看,一只公鸡100元,卖公鸡的收入完全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母鸡的收益就是纯利润,母鸡滞销,要承担每月每只5元左右的养殖成本,严重影响总收益。

如何提高母鸡销售量,是目前七彩山鸡养殖存在的一大难题。

如果母鸡销路好了,利润将更加丰厚。

2.筹资困难,难以扩大养殖规模   从事山地养殖,一般投入要几万元,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一次性支付这笔费用有一定困难。

该村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向亲戚朋友借钱也不容易。

加上农民贷款仍然是个难题,由于农民的偿还能力低,山地养殖业尚不成熟,农民很难从银行待到款。

论文网   采取几家几户合伙的形式,出资比例、利益分配难以协调,有很高的合约成本,农户害怕产生纠纷,一般不选择合伙形式。

所以筹资困难,是很多农户没有从事山地养殖的原因。

对于养殖户缺少资金也是扩大的一大瓶颈。

3.宣传力度不够,山地鸡产业鲜为人知   宣传广告是山地鸡走出石河村的双翼,目前,山地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虽然曾被成都的多家媒体报道,但是在当今传媒发达的今天,一般几天前的报道都会被人遗忘,仅仅靠暂时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成都和彭州地区了解石河山地鸡的人少,想要被成都市民接受,以及全国人民接受,必须打出自己的品牌,做好宣传工作。

三、调查分析   从山地养殖收益角度分析:   农民的收入来源于养鸡的利润,收入的提高即利润的最大化。

山地养殖成本角度分析:   通过向石河村的村支书刘光建书记了解,我们了解到,山地养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

并且得到了对口扶贫单位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郫县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9年7月第一批七彩山鸡落户石河村,并且成立山地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生产。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10万元扶贫基金,专款专用,由合作社统一支配。

政府非常重视山地养殖业的发展,积极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山地养殖;还帮养殖户进行宣传,制作宣传牌、宣传网页等;并且给予试点户无息贷款,帮助其投产。

石河村立足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将继续做大做强山地养殖项目,预计扩大合作社规模,进行分批养殖,循环上市销售,更好的回笼资金,打破周期限制获取持续性收益。

其中,C为单位蔬菜种植的总经济成本,y为单位蔬菜种植的总经济收益   养殖户的收益大于其经济成本,所以山地养殖项目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应该大力发展山地养殖项目。

山地养殖项目存在规模经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及可行性。

四、政策与建议   1.政府指派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项负责   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对石河村进行对口支援,除了政策扶植,资金支持,同时也派驻邵龙担任丹景山镇党委副书记作为常驻代表,但是我们觉得再安排一名大学生村官专项跟进,更有利于养殖业的做大做强。

与其让大学生在地方上做些后勤工作,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切实做到锻炼能力,帮助农民致富。

担任村官大学生,其自身政治素养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浅。

我国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理念相对陈旧,迫切需要转变,这就需要在具有相对先进理念和创新观念的大学生村官来帮助农民们改变思想,转变观念。

石河村当地农民保守思想严重,害怕风险,不愿进行山地养殖尝试,大学生村官可以进行思想疏通,促农民思想解放。

另为,作为直接与群众进行接触的大学生村官,更能了解民情,真实准确地向上级部门做出反映,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自身的知识面广、思路灵活等方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大学生与有关研究部门进行对接,宣传和推广养殖项目,联系社会资源争取到更多的帮助,大学生来统领全局,推动养殖产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广告力度,打造品牌,推向市场   我们在彭州,成都两地市场调研时发现消费者对山地鸡的认知程度非常低,人们普遍接受生态养殖山地鸡,只是不知道哪里有卖,也不知道石河村的山地鸡,我们觉得宣传力度不够。

从丹景山团委王益平书记那里了解到彭州市电视台,成都新闻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都对山地鸡进行过相关报道,只是报道的后续效应不是很明显。

然而石河村本身就是一个贫困村,他们没有能力资本去为自己养殖山地鸡进行宣传,这就需要政府的平台帮助,且政府的宣传应该侧重差异化,差异化产品概念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研究对开发产品概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川渝两地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水平消费者,因而我们产品定位于哪些消费群体,在哪些地区销售,这些地区消费者有何相同不同的偏好或习惯,认真研究分析,一定会找到差异化的产品概念来包装山地鸡。

以打造出一款立足于健康养身食品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以让更多的人熟知山地鸡的营养价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打开销售渠道,提高收益。

3.关于技术培训   当地的养殖户丁师傅向我们介绍,很大一部分的鸡苗在成长期死亡,带来巨大损失。

农民养殖知识普遍匮乏,缺少技术支持,只有在技术环节进行指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养殖收入的增长。

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联系成都市妇联,又由成都市妇联牵头,由四川三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想村民提供免费学习40天,主要学习育雏知识,免疫程序等,由石河村选派23位能吃苦耐劳、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社员在近期内参加培训。

在动员农户大规模参与生态鸡养殖项目时,成都市家禽产业协会会长邹平到村进行技术讲座。

毕业论文   4.关于销售渠道,打开母鸡的销售市场   养殖的公鸡体型较大,颜色好看,购买的人非常多;相反,母鸡因为体格较小,变得无人问津。

如果能扩大母鸡的销售,养殖收入将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找到四川农科所,成都农科所对山地鸡的影响价值进行科学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母鸡的效用价值,自然而然就不愁销路了。

母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身壮体的作用。

母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

母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5.山地养殖资金来源的改善和拓宽   目前石河山地养殖户资金来源主要来源是靠向亲朋好友借款,和向饲料商赊账,少量的政府扶贫款投入。

而这样却严重地制约着山地养殖的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就必须改善和拓宽。

首先,石河村是贫困村,可以通过政府利用扶贫款对山地养殖进行倾斜,已对其先期成长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并合理充分利用对贫困村追加的项目经费(扩建3000只山地养殖场)。

其次,可以在政策上对石河山地养殖的贷款服务降低门槛,这个需要协调各方的力量。

再次,因为石河村当地没有多大的资金能力,可以以合作社向社会召集基金,给予社会资金利息的方式、甚至入股,来拓宽资金来源。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沃尔特.尼克尔森 《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忠诚,陈狄. 城口县山地鸡的养殖现状与发展思考[J]. 畜牧市场,2008   [3]信宜山地养殖如何走出十字路口 中国论文联盟论文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