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山寿字的传说 云门山的题刻与传说

海岱青州

作为古九州之一的青州,东北据渤海,西南依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青州的名胜古迹众多,云门山是一个标志。

进到云门山入口处,一条垸蜒上行的水泥路,使我们的车子直达云门山主峰脚下。

进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云门山”大字的门楼,我们便开始拾级而上,台阶由山石拼接而成,岁月已将石面打磨得异常光滑。

到达观寿亭,本来透过松柏就可以看到山上的“寿”字,观寿亭也因此而得名,但过于茂密的松柏已将视线完全遮掩。

不过,到了相隔不远的望寿阁,巨大的“寿”字就已赫然在目。

从望寿阁左行几百米,在一处宽3米高5米的直立岩壁上,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书法石刻“海岱雄风”立时映入眼帘。

从此处向“万春洞”方向行进几百米后,右侧取小径上行10余米,在松柏之中立时现出一块难得平整的斜面山石,此石宽约2米斜高约5米,朋友的游记诗文“王府青州,云门献寿,佛教圣地,钟灵毓秀”就题刻此石之上。

透过松柏间落下的斑驳阳光,只见那16个大字,笔笔钢筋铁骨,行笔犹如银蛇穿行,酣畅淋漓。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文人圣客和达官贵人,都钟情于云门山的灵秀和神奇,在此留下7数不尽的足迹。

特别是形形色色的摩崖题刻,珍贵可流芳百世。

如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北海郡太守赵居贞的(投龙诗),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5年)彭仁福等《云门山大云寺重妆修壁龛功德记》,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青州知府兼京东安抚使富弼等七人题刻,宋熙宁二年(公元前1069年)青州知州欧阳修等六人题刻,等等。

据统计,仅元朝以前的珍贵字迹就达20余处,而明清两代的题刻更多,如明正德庚午年“少保太原乔宇大篆云门山于崖,都宪陈风梧题其后”,明工部尚书钟羽正登云门山诗等。

仅明朝隐士雪蓑在云门山上留有的墨迹就多达6处,“神在”、“超尘离梦”、“鬼斧神工”等真迹,笔势矫健,信手飞洒,让人叹为观止。

在“万春洞”南侧,雕有陈持老人枕书长眠的石像上方,雪蓑所题的《山居吟》――“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

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更是诗文豪放,超凡脱俗,字迹刚劲,美不胜收。

云门山的标志性古迹是“寿”字。

“寿”字镌刻于“云门”右侧山阴处的直立岩壁上,坐南朝北,直对青州城区,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下“寸”字就达2.2米,所以有“人无寸高”之说。

对这个“寿”字还有一些民间传说,最离奇和有趣的是:某位衡王准备祝寿时发出告示,言诺本次祝寿谁的寿礼最珍奇,则不论官位身份,就让他坐首席位置。

当时青州的文官武将、贵门豪绅都煞费苦心,尽其所能献上了自己的好物厚礼,但却没有一件得到衡王的首肯。

就在人们揣测该如何是好的时候,门外进来了一位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老者,二话没说就径自坐到了首席位上。

衡王非常气恼,立时派人上前询问。

老者曰:敝人礼物最珍,诸位请随我来。

老者把众人引到午朝门外,挥手向南并念念有词:愿衡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山的峭壁上有一个巨大的“寿”字正闪闪发光,顿时惊叹不已。

衡王细看那字,却见“寿”字的“寸”还缺一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老者笑曰:众官如此以貌取人,那一点就随它去吧!衡王立时整衣上前拜道:知错知错,先生可否补救?老者便让众官一起加水磨圣整整一天一夜,人人都累得筋疲力尽,才吩咐取来两匹绸缎,卷作一团向墨盘一抹,信手向南抛去,绸团凌空飞了5里,恰好落在“寸”的缺点处,众人立时哗然叫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寿比南山”不就是云门山的仙之所在吗?。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