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论幼儿学前教育:

引    言   学前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学前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首先应放在良好日常生活习惯培养上。《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教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道德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幼儿整体素质如何,不仅决定和影响他们个人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好习惯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必须从孩子小时侯的日常生活着手,点滴关注,循循善诱,这就是一个教育问题。

一、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平日生活中,年轻的妈妈们凑到一起,总愿意以孩子为话题,议论“××家的孩子有‘教养’,××家的孩子缺少教养”。这里所说的“教养”主要是指孩子行为习惯。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从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尽力避免不良思想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第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在心理方面它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积极向上、诚实等良好的品质,为将来造就守信用、讲道义、勇于进取和富有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打好基础;从生理上讲,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第三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乐于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争玩具,不打架骂人,关心帮助同伴,就会逐渐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的道德品质。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有的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包括: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良好学习习惯

1、良好品德习惯内容有:     文明礼貌。尊敬师长,见人用礼貌用语,不随便翻弄别人的东西,不经允许不拿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团结友爱。不打架骂人,同伙伴友好相处,有爱心,懂谦让,乐于同伙伴一起分享快乐。

爱集体、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乐于为集体做好事,自觉遵守各种制度。

爱劳动。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做好值日,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

诚实勇敢。不说谎,做了错事勇于承认和改正;说话做事不胆怯,跌倒自己爬起来,碰到困难自己克服。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可让孩子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的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孩子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不同环境和场合的人怎样交往。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到别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要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良好生活习惯内容有: 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

遵守时间习惯幼儿要有生活节奏,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生活自理习惯。要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鞋、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

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午睡和保持正确睡眠姿势等。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自幼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的性格。从孩子独立用勺吃饭到用筷吃饭,从用杯子喝水到会漱口,会正确洗手,会系扣子和鞋带,会盖被自己睡觉和整理床铺等等,这些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孩子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让孩子练习,开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

统计分析显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经调查结果看,需要家长帮助脱衣服的幼儿占被调查总数的16%;吃饭需要家长来喂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5%;玩过的玩具需要家长来收拾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3%。把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幼儿与其家庭结构互相对照发现,他们当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三代同堂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幼儿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幼儿做,幼儿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可以让孩子给娃娃穿脱衣服来练习解扣、系扣;用勺给娃娃喂饭等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3、良好卫生习惯内容有:     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漱口刷牙的习惯,剪指甲的习惯以及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

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在进餐时就要孩子养成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和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学习自己脱衣服的同时要养成既叠好又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在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4、良好学习习惯内容有:     要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持久性;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姿势;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爱护书籍和学习用具等。

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对他今后入小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孩子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

如:有的孩子不能专心致志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幼儿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可以给孩子们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让孩子明白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的道理。让他们知道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作业时不讲话,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幼儿养成更多良好学习习惯,如不躺着看书,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一要积极动脑想办法、二要勤学好问,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三、学校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第一、教师幼儿创设和谐愉快、自由轻松、互相尊重的环境, 注重环境熏陶强化作用。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所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要先为幼儿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让幼儿在这样学习环境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还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有秩序等良好行为习惯;另外还要在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老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家长之间和睦相处,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生活中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游戏时,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人的氛围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让幼儿在环境的作用下,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滋润。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有计划地逐步提**求,组织实施。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幼儿无所适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常抓不懈,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教师幼儿的要求要天天坚持,从要求的提出,过程的指导到检查总结,坚持一贯做下去。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培育孩子良好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习惯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做到持之一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第二、将良好行为的养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寓行为习惯培养生活和活动之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它的养成并不是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和训练,所以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爱学习习惯往往是在游戏活动中形成,爱劳动的习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等。幼儿在园分分秒秒的生活都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契机,这就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在一日活动中的指导与训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要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就是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而良好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  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长期的重复相同的事情,幼儿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所以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不断的改变、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注重引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做起来时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习惯,尽快地促进幼儿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又快又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对幼儿要科学引导,注意方式方法,积极鼓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孩子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借助各种题材的童话、神话、寓言、人物故事等,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良好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三是巧妙运用儿歌,练习行为习惯:简短的儿歌,不但幼儿喜欢朗读又易于记忆,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的引导练习一些行为习惯:如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助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快。”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学习怎样吃饭;四是生活中要随机的提醒与指导: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幼儿,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和行为,要及时的解决和指导幼儿,在幼儿的活动中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规则等;五是表扬、鼓励幼儿,对幼儿好的行为赞赏: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新的不良行为。所以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对幼儿好的行为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五、为幼儿树立榜样,坚持正面教育的激励作用。

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幼儿园中教师幼儿学习的直接范例,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教师的榜样作用也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教师在待人接物、生活卫生等方面的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良好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欢喜。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的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在幼儿之间树立可以学习和效仿的一个榜样,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第六、坚持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相结合,不断强化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有计划地逐步提**求,组织实施。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幼儿无所适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常抓不懈,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教师幼儿的要求要天天坚持,从要求的提出,过程的指导到检查总结,坚持一贯做下去。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培育孩子良好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习惯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做到持之一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第七、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用集体带动个体的发展。

幼儿行为习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实践证明:幼儿健康行为应以集体行为指导为主,由于幼儿存在着个人的有关行为问题,因此,在进行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个别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指导也很重要。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改变个别的幼儿原先的不良习惯

四、家园配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孩子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让我们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功亏一篑。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单靠幼儿园一方是不够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担负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等一系列的家园互动活动,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观。教师要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引导广大家长参与,促进和发挥家长的作用,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开端时期,既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也是人生诸方面的奠基时期。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做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莫错过这个教育的黄金时代。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需要成人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只要家园密切的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相信会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从小养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使幼儿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家园有效互动,携手齐心培养习惯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很多幼儿幼儿园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同伴的相互提醒下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但回到家里就截然不同了。有一部分家长苦于无法要求孩子,过分溺爱,还有一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因此,教师不但要注意在幼儿园对于孩子习惯培养,更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幼教方法,以保证对幼儿教育没有出现断续,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在家中得以强化。幼儿初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情况如实介绍给老师,并填妥入园资料表。入园后,应经常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和电话等各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园生活、游戏、交往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让孩子在家也能自理生活,如刷牙、洗脸、进食、入厕、收拾玩具等。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