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今天的鄂伦春

放下猎枪的鄂伦春猎民在黑土地上收获到了希望。

毕业论文网      区域名片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全旗有鄂伦春族人口2503人,其中鄂伦春猎民967人。

该旗有4个猎区乡镇、7个猎民村,有猎户310户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这首从五十年代流行全国、唱遍大江南北的鄂伦春民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鄂伦春人的生产生活情景。

枯木逢春蕴生机润物无声总关情      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世代游猎于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以原始的狩猎生产为生。

1951年建旗,1958年下山定居,1996年实行禁猎,开始从事农牧业生产

禁猎之初,猎民们从思想感情上难以接受:他们不懂农业技术,不懂经营管理,加之耕地大多贫瘠,又无力应对自然灾害,生产效益较低,猎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土地被撂荒、转租。

猎民几乎没有生产性收入,每年只能靠政府补助生活,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内蒙古自治区后进行列。

2007年9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政府主席杨晶等领导同志率自治区有关厅局到鄂伦春旗视察调研时提出,要带着民族感情和责任,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创造发展条件。

2008年1月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确定了从2008年至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组织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等18个厅局单位,对鄂伦春自治旗进行区域重点帮扶

截至2009年1月末,自治区帮扶厅局共帮助鄂伦春旗实施了79个项目,已到位物资共计1.51亿元。

2008年,鄂伦春旗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旗两级投入的1000万元的“猎民生产发展基金库”,采取旗四大班子包猎区乡镇,猎区乡镇分片包扶猎民村,全旗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165户贫困猎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措施,确保了责任落实到位,三级联动,共同推进猎区经济发展

在积极组织好帮扶工作的同时,市、旗两级从加强村班子建设人手,注重把在群众中威信高、工作责任心强、   “双带”作用发挥好的党员干部选拔到村班子中,着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乌鲁布铁镇乌讷猎民村党支部书记鄂彩虹就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好支书:2008年3月,自治区帮扶投资百万元的滑子菇种植项目在村里落地,为抢工期,鄂彩虹干脆吃住在基地,连续20余天没回过一次家。

她带领猎民接菌生产,每天顶风冒雪在室外劳动长达10小时之久。

猎民们看到60多岁老支书始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都深受感动。

在她的带领下,滑子菇种植喜获丰收,当年,猎民人均生产性收入达到1451元。

2008年,7个猎民村积极落实适合当地资源、适合猎民参与的生产项目,重点发展了黑木耳和滑子菇培植、肉牛肉羊生猪育肥、蔬菜种植、特色养殖、民俗旅游等,目前已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生产格局,各猎民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解放思想天地宽敢叫旧貌换新颜      禁猎的实施,对鄂伦春人来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大变革。

经过探索实践,放下猎枪的鄂伦春猎民真正在黑土地上收获到了希望。

近年来,在区、市两级的帮扶下,鄂伦春猎民的思想观念又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如今,你走进猎民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猎民们主动参与生产,不仅每个月可以领到工资,年终还有分红。

截至2008年底,托河办事处投资73万元的木奎和希日特奇猎民村黑木耳培植项目,已收获干木耳1.7万斤,仅此一项人均增收500元。

希日特奇村党支部书记白色柱高兴地说:“猎民‘等、靠、要’的思想得到了转变,我们要靠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乌鲁布铁镇猎民村在传统养殖猪牛羊和特色养殖野猪、狍子、马鹿,种植大棚蔬菜等基础上,又建起了8座滑子菇栽培大棚。

古里乡猎民村投资20万元,种植木耳10万袋。

诺敏镇猎民村投入85万元,实施食用菌培植、农场灌溉项目。

村委会主任孟金光高兴地说:“今年我们第一次组织猎民参与种植850亩集体耕地,仅此一项,全村51户猎民人均增收1200元,党的好政策使我们的猎民得到了大实惠!”   2008年底,全旗4个猎区乡镇7个猎民村首次实现了定居50年、改革开放30年,禁猎12年来,80%的猎民参与劳动、80%的猎民生产性增收超千元的目标。

通过劳动,大多数猎民掌握了食用菌培植、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技术,一方面,增加了猎民收入,增强了猎民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猎民生产技能和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猎区的经济逐步由“输血”为主型,向“造血”为主型转变。

看到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古里猎民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明感慨地说:“过去我们猎民就有三件宝:猎枪、猎马、狍皮袄,现在猎民们不但有了千里眼、顺风耳、长明灯,还开上了轿车,用上了手机,登上了互联网,时代真是大变样了!我们要感谢共产党呀!”现在,彩电、冰箱、电脑等现代化家用电器在猎民眼里已不再是新鲜物,猎民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猎民梁爱军是古里乡猎民村的村民,去年他贷款3万元种植了大豆和白芸豆,并参加村里的劳动,一年就还上了贷款,他为自己买了电脑和摩托车。

他说买电脑主要是查询科技信息,网上有很多养殖的知识,不明白的,就用“百度”搜索。

现在古里乡猎民村104户猎民中有近20户买了电脑,猎民通过网上咨询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学习先进的种养知识、科技信息、致富经验等。

猎民何国志在网上开设了“鄂伦春手工艺品”的个人博客和QQ空间,通过这个窗口,对外介绍鄂伦春族民俗文化和手工艺品,鄂伦春族手工艺人制作的狍皮制品和桦皮制品受到人们的青睐,远销海内外。

春色满园关不住科学发展绘蓝图      2009年4月7日,市委书记曹征海又一次深入到猎民村,看到托河两个猎民村的猎民正在用掌握的实用技术,自己动手培植食用菌,日工资达55元,全年人均收入达3200元。

他指出,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使领导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推动猎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新年伊始,鄂伦春旗就召开了猎区工作会议,对2008年“一对一”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和猎民劳动致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009年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好猎民生产生活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猎民村“三个文明”建设,选准产业,实施好产业带动,加强培训,实施好素质提升;完善保障,实施好和谐安居;抓住关键,实施好组织建设,夯实基础设施,推进猎区城镇化进程;关注改善民生,落实惠及猎民的各项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推动猎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发展态势,鄂伦春旗绘就了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继续以猎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猎民思想、文化和健康三项素质的猎区发展战略,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猎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三年生产性纯收入净增3000元,80%以上猎民有实质性增收的新目标。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奔腾不息,一个民族,只有融入祖国,与其他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能创造出灿烂辉煌的美好明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充满活力的鄂伦春猎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