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28例(155眼)PDR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并对不同分期PDR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总结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

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4眼,手动60眼,指数30眼,0.02~0.1者27眼,≥0.1者34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2眼,手动13眼,指数21眼,0.02~0.1者38眼,≥0.1者81眼;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1;R77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5)02—0075—04   糖尿病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在眼部的常见并发症是视网膜血管损伤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可分为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和非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

PD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约占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5%,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的特点,是20~74岁人群中首位的致盲眼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PDR、改善患者视力的有效方法,它可显著解除牵引,使视网膜平复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改善视网膜感光和传导功能的目的。

笔者对128例(155眼)PDR患者进行了后段玻璃体切割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因PDR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患者128例(155眼),其中男51例(63眼),女77例(92眼);右88眼,左67眼;年龄33~73岁,平均(55.2±13.1)岁;在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程6个月至17年(12.4±2.6年)。

按照我国1 984年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制定的DR分期标准,Ⅳ期53眼,V期59眼,Ⅵ期43眼;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玻璃体混浊,视力光感至4.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及三面镜检查眼底,并行眼部彩超检查。

患者术前一般情况稳定,血糖控制平稳后手术

玻璃体积血采用标准的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新生血管处术中眼内光凝;视网膜有裂孔、增殖性改变、固定皱褶或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剥膜、气液交换、光凝、硅油填充等处理;术中角膜水肿影响手术,有齿镊行角膜上皮刮除;晶状体混浊影响手术进程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视病情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或暂不植入。

术后常规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72h预防感染,术后次日常规消毒换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4次/d,复方托吡卡胺散瞳2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每晚睡前1次。

术后随访3~6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