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一盏明灯 中国第一手语女博士,父爱明灯下不屈的生命宣言

不是所有的歌,都有让人流泪的力量,有一天我会插上翅膀飞,有一天我会张开双眼看,有一天我会见到我的梦中有谁,有一天我会飞过世界的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再看我一遍,你将会发现我所有的改变。

――郑璇自创歌词   郑璇因注射卡那霉素双耳失聪,成了聋哑人

就是这位聋哑人,如今成为了我国第一位手语语言学博士,她的名字因此载入复旦大学的校史。

与此同时,郑璇也获得了一份不俗的爱情。

2006年4月27日,她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徐先金领取了结婚证书;5月16日,这对特殊恋人应邀参加了武汉市残联主办的残疾人集体婚礼。

原本残缺的生命,何以如此绚丽多彩?      我听不见声音,却能听得见爸爸心灵的微笑      1983年9月,不到3岁的郑璇因感冒不慎注射了耳毒性药物――卡那霉素,导致重度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被视为医学上的绝症,小郑璇将可能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郑璇的妈妈镇明华是武汉市汽车传动轴厂的一名会计,爸爸茂林是南海舰队的一名副营级干部,当时正在大连海军政治学院学习深造。

在领着女儿四处求医未果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从部队转业回到武汉市工作,一心一意带女儿看病。

害怕女儿丧失语言能力,父母决定不让女儿学习手语

尽管有父母的悉心教育,郑璇要念准一个字也是十分吃力的。

学习“C”和“T”的发音时,两个音的口型几乎一样,看到妈妈说“饭菜”,小郑璇却将口型模仿成“饭太”。

这样,整整练习了3个月,小郑璇仍不能准确地分辨出“菜”和“太”的发音。

1987年9月,6岁的郑璇该上学了,郑茂林决定让女儿跟普通孩子一起上学。

这意味着小郑璇将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更多的汗水与辛劳。

尽管戴着助听器,坐在教室第一排,郑璇依旧无法听清老师讲课的全部内容。

晚上,家里就成了她的第二课堂,说是父母补课,不如说是“喊话”。

茂林几乎是用在部队给士兵训练队形的声音和女儿说话,女儿仍一脸茫然。

“喊”完当天的课程后,还要喊第二天的新课,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搞到10点以后才能休息。

此事却是事倍功半。

疲劳战术让孩子很快就有了厌学情绪,父母也日见憔悴。

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学?   当时,由于郑璇的病,他们家几乎是一贫如洗,一家三口住在镇明华所在工厂的一间14平米的房间里,房间几乎没有隔音效果。

为了不影响邻居们休息。

茂林只得买回几张厚厚的帘子,将窗户封了个严严实实。

武汉的夏天像个火炉,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一家人挥汗如雨,重复着那单调枯燥的发音。

1988年深冬的一天下午,郑茂林提前回到家里写一个调研报告,天气实在太冷了,他将门口的煤炉提进房间取暖,却忘了将窗子打开。

放学回家的小郑璇发现爸爸歪倒在地,已经昏迷不醒了。

年仅七岁的她拖不动爸爸,邻居们又都没有下班回来,最后,她灵机一动,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了歪歪扭扭的四个长体字:救我爸爸

她拿着那张白纸冲出家门,终于在公交站旁拦下了一辆警车。

在解放军总医院。

郑璇守着昏迷不醒的爸爸一天一夜。

谁都不能劝说她离开爸爸的病床半步。

第三天的时候,爸爸睁开了双眼。

“爸……爸!”那一刻,小郑璇竟然完整地喊出了“爸爸”两个字!   “你刚才说什么?孩子,你再说一遍!”“爸爸!”郑茂林一把将女儿抱在了怀里。

“我的女儿有救了,我的女儿能说话了!”是啊,女儿两岁的时候就能叫爸爸了,可是,五年之后,当女儿再叫一声爸爸的时候,却是那样的震撼人心。

熟悉了小孩的脾性后,郑茂林改变了急功近利的“喊课”教育法,经常是讲一会儿课,再与女儿玩―会儿。

心情愉快,学习也轻松。

1989年期终考试,郑璇第一次考了全年级第一名。

这一喜讯,让郑茂林夫妻看到了希望。

1991年10月,郑茂林决定带女儿去北京接受针灸治疗,但十天的针灸治疗收效甚微。

最后几天,郑茂林留够了路费后,连生活费都成了问题,父女俩就吃蒜苗,啃馒头。

他问女儿苦不苦,女儿说:“爸,这都是,为了我啊,拖累你了。

今后,不治了。

我不会,让你们失望……”   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听不见声音,可是,我听得见爸爸心灵的微笑;我听不清动人的歌曲,可是,没有人能折断我理想的翅膀……”      父爱明灯下,好女儿不屈的生命宣言      从此,郑璇学习上加倍用功。

当年9月,郑璇转学到台北路学校小学部,跳一级由四年级读六年级。

1992年9月,郑璇又以优异的成绩直接升入该校初中部。

然而,她的刻苦却一度让她受到了伤害。

郑璇的作文《我到叔叔家做客》发表在少年文艺报,同时获得华夏杯全国作文竞赛三等奖。

老师将这份报纸发到全班人手一份,要大家传阅学习

谁知,下课后老师一转身,有一个男同学当着郑璇的面将报纸踩在地下,用脚使劲地碾磨。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再次安慰女儿道:“你应该学会与同学们交朋友,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的尊敬。

”   很奇怪的是,那几个连老师都管不住的小男生,以后竟然没有再欺负她,甚至主动帮助她。

后来,郑璇才了解到,爸爸悄悄地给那些曾欺负过郑璇的男孩各自写了封诚恳的信,告诉他们小郑璇的困难,希望他们帮助她,做她的朋友。

父亲无声的爱,极大地震撼了女儿的心灵。

郑璇封闭的心灵慢慢舒展开来,学习成绩迅速名列前茅。

1995年9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省重点中学武汉二中。

1998年6月,高考来临。

那一段时间里,郑璇的内心极度焦虑。

她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很自信,希望考上向往已久的武汉大学,可是,这个百年名校会接纳她吗?   高考成绩出来了,郑璇以568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国家人文科学试验班正式录取!此时的郑璇只有17岁。

她在欣喜之余内心仍十分担心自己在体检时被学校劝退。

班主任在入校报名体检之前亲自带着她来到了武大招生办公室,想向学校重点推荐。

想不到招生办负责人听了介绍后。

拉着郑璇的手亲切地说:“你就是郑璇?不简单啊,孩子,你爸爸昨天也来过了,把你的所有资料都给我们看了。

考上武大是你的荣幸,录取你,是武大的荣幸啊。

”   那一刻,郑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武大到自己家要经过长江大桥,那天,她在桥头就下了车,决定自己走过长江大桥。

七月流火,长江之水翻涌奔腾。

父亲的爱,同长江水一样哺育着她。

进入大学后,郑璇的学业难度加大了,父亲也更忙了,难以再辅导女儿的功课,但郑茂林知道好的助听器对女儿的重要意义。

而一个好的助听器价格已达一万多元。

此时,他们家买房子后还欠着近10万元的债务,一万元钱对于他们这个看似风光的干部家庭却十分为难。

茂林和妻子没有使用过手机,也从不打的,每天的生活费用一共不超过10块钱。

由于长期操劳而又不肯就医。

妻子镇明华落下了全身的病痛。

不到万不得已,她绝不会上医 院看病。

为了女儿,夫妇俩做起了上门收购旧书报的生意。

一斤旧书报的差价是两毛钱,一百斤旧书报才赚20元钱。

有时要上几层楼将旧书报背下来,全身酸痛不已。

最难堪的是遇见熟人。

有一次郑茂林被单位同事看到。

同事惊讶地说:“郑书记你这是干啥呢?”郑茂林一慌,旧书报从肩上掉了,但他马上镇定下来,笑着说;“女儿要写论文,给她搜集一些资料……”   好不容易凑够了一万多元钱,郑茂林的腹部却长了一个瘤子,越长越大。

他没有声张,连妻子也没有告诉,回家后当即托一个朋友到天津买回了一个最先进的助听器给女儿送去。

2001年3月,郑茂林终于病发躺倒了,医生确诊为良性血管瘤,必须立即手术治疗。

可此时。

他还试图瞒着女儿

然而,女儿很快就知道了。

她跌跌撞撞地赶到医院,一进病房就跪倒在了爸爸的病床前。

泣不成声。

2002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后,郑璇顺利地被保送为武大汉语言文学的硕士研究生。

这时。

她已经能够对自己的人生甚至整个社会进行理性的思考。

她开始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并逐渐走入了聋哑人的群体。

为了便于与其他聋哑人交流,郑璇向父母提出了去学习手语

随后,郑璇开始了对手语的研究。

深入了解之后,郑璇深深地觉得,我国目前的手语研究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

不久,郑璇在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我现在明白了,上帝给一个人以缺陷,其实是为了让他寻找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

你们扶我走过了人生最黯淡的日子,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最精彩的生命舞台,那就是手语研究。

”      我左边的爱人,无声世界里爱与生命的奇迹      2002年秋,郑璇到一家心理辅导杂志做兼职。

这时,她认识了在杂志做了6年编辑,刚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徐先金

通过网上交流。

他们很快就成为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2003年春节,徐先金热情地邀请郑璇去北京旅游。

去还是不去,郑璇拿不定主意。

父亲全力支持她去北京。

郑璇并没有和父亲多说和小徐的事,父亲却时时在关注着他们,郑璇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幸福。

爸爸的鼓励下,两人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次见面了。

谈得十分投机。

暑假到了,郑璇邀请徐先金来武汉。

两颗心越跳越近,终于化为纯真的爱情!   郑璇发现徐先金总是走在自己的左边,有时转弯偶尔让他走在右边,他也会马上跑到左边来。

郑璇觉得奇怪,想不到他亲昵地说:“我是你的左边爱人呀。

”原来,徐先金发现郑璇左耳有微微听力,走在她的左边能时时提醒她,还可以说一些只有两人能听的绵绵情话。

得知此情,郑璇全身涌起一股爱情的甜蜜。

在男友和父亲的支持下,郑璇决定报考手语学博士。

很快,郑璇就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应用语言学的博导、全国研究手语的权威专家龚群取得了联系。

郑璇的硕士毕业论文《论中国聋人手语语言学地位》和另一篇论文《浅论手语对聋儿书面语言学习的影响》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龚群博导得知这些之后,亲自打来电话给她鼓励。

郑璇决定报考龚老师的博士生。

2005年3月17日,参加了博士生考试。

一个月后,她被复旦大学手语语言研究专业录取。

得知这个消息,徐先金也决定到上海发展,以便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

进入复旦后,郑璇获得了该校最知名的光华自立奖学金。

由于我国以前研究手语语言学的都是健康人,郑璇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位“双语族”、研究手语语言学的聋哑女博士,她将被写进该校的校史。

徐先金在参加北京大学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生考试前不久,向郑璇正式求婚了。

在终身大事上,郑璇有些拿不定主意。

小徐老家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刚工作几年没有什么积蓄。

茂林了解了女儿的心事后,对女儿说:“选择人生伴侣不能只看一些外在的东西,有没有真情是最重要的。

”   4月27日,这一对非同寻常的恋人到上海市民政局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5月16日,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武汉市残联主办的全市残疾人集体婚礼。

办理婚姻登记的那天晚上,两人去复旦大学旁的一家西餐厅奢侈了一回。

各要了一小杯红酒,为他们的爱情庆贺。

“你的爸爸、妈妈为了你耗尽了一生的心血。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套足够大的房子,把他们接到身边让我们尽孝道,把你妈妈的病治好……”徐先金的这一番婚前宣言,让郑璇热泪翻涌。

在向媒体谈到女儿时,郑茂林真诚地说:“一个孩子,你首先要想到他是一个生命

这一个生命的终极走向,取决于父母的负责或不负责,更取决于其自身的生命韧性。

郑璇是一个很有韧性的孩子,她在学业上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他们不俗的爱情,是一种精彩生命的演绎。

”   责编/梅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