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破瘀胶囊治疗血瘀湿重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雪锋 武洪方 韩书明 蔡俊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中药疗法;血瘀;辨证分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2003—12—2007—03,我们应用消肿破瘀胶囊治疗血瘀湿重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5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均为本院急诊科门诊(98例)及周围血管病科门诊(30例)和住院患者(30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经肢体血管彩色多普勒证实。男75例,女83例;发病年龄21~89岁,平均44.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年,平均12.2月;发病部位左下肢94例,右下肢53例,双下肢11例;临床类型[1]:周围型27例,中央型45例,混合型86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确诊。中医辨证[2]为血瘀湿重型纳入观察。

1.3 治疗方法 予消肿破瘀胶囊(本院科研用药,药物组成:地龙10 g,水蛭10 g,地鳖虫10 g,当归20 g,猪苓20 g,酒大黄10 g,泽泻20 g,车前子15 g,牡丹皮15 g,赤芍药30 g,白茅根30 g,冬瓜皮30 g,大腹皮30 g,木瓜10 g,益母草20 g,泽兰20 g,牛膝10 g。上药按比例共同烘干、粉碎、灭菌、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5 g),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

1.4 疗程 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1] 临床治愈:肢体肿胀消退双下肢膝下15 cm周径差<2 cm,浅静脉扩张消失,活动后肢体肿胀;显效:肢体肿胀明显消退或完全消退双下肢膝下15 cm周径差2~5 cm,无浅静脉扩张,活动后肢体仍有肿胀;好转:肢体肿胀有所消退双下肢膝下15 cm周径差5~8 cm,轻度浅静脉扩张;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减轻。

2 结果   本组158例,临床治愈115例,占72.78%;显效29例,占18.35%;好转13例,占8.23%;无效1例,占0.63%。总有效率99.37%。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