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妙对对联 [古人考试妙对]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二三位学友一起乘船去九江赴考,途中遇到风浪,耽误了进场时间。

考官说:“我出上联,如果你们能对出下联就可以进场考试

”   考官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   苏东坡思考片刻,立即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上下联均用数字一气串成,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

联句中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被视为绝对。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有一年到江西担任考官,发现应试秀才中有一位考生与他同名,于是在唱名时,跟那位同名秀才幽了一默:“小老弟与本官同名,本官理当照顾。

我出一上联,你来对,倘若能当堂对上,保你前途无限。

倘若不能对上,就请回去再苦读三年,下届乡试再来。

秀才听后微笑答道:“大人当出言不悔?”   李梦阳出了精心构思的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秀才思考片刻,拱手便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此下联都是名同人不同,暗示双方不要忌讳。

李梦阳非常欣赏这位秀才的才华,于是点这位秀才为本科举人。

清末,有位老者叫王耿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奉承,可每次考试都因为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

70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是面试。

主考官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上联把“老”、“考”二字嵌在联中,颇含讽刺意味。

耿直听后随即对道:“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王耿直巧用拆字法,把科举中的徇私舞弊、专搞人情关系的丑恶行为揭露出来,且对仗工整,出言中肯,令人叹服。

主考官认为王耿直确实有才,于是点他为举人。

(责编:王 容)。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