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肾错构瘤的诊断及探讨外科治疗

【关键词】 肾错构瘤

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属于良性肿瘤,临床多发。按是否伴发结节性硬化将肾错构瘤分为两型,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多脏器发生错构瘤为特征。肾脏AML合并TSC在国内仅占3.9%,远低于国外[1]。作者对本院2004年11月至2007年3月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错构瘤20例患者临床、实验室、MSCT、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SCT对于诊断及治疗肾错构瘤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0.6岁。9例患者出现腰部酸胀隐痛,4例出现血尿,7例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病变来院就诊,其中3例合并结节性硬化(均为女性)。

1.2 MSCT检查方法 使用GE 16 Lightspeed机对患者进行扫描,矩阵512×512,120kv、240mA,层厚5mm,螺距5mm。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为Omnipaque 300mgI/ml,造影剂用量60~80ml,注药速度3ml/s,平衡期延迟时间65s,部分患者行矢状位及冠状位及血管重建,由资深高年资医生对CT图像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最后与临床诊断及病理对照,检验MSCT诊断的准确性。

2 结果   本组20例肾错构瘤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单纯错构瘤17例,肾错构瘤合并结节性硬化3例,2例患者两侧肾脏及肝脏均发现错构瘤,其中1例肾错构瘤伴发出血。20例中,单发15例,多发5例。右肾l0例,左肾5例,双肾5例。病灶大小2~8cm左右。最多者双肾6个病灶。

3 讨论   AML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临床多见。肿瘤在组织学上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平滑肌、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三种成分有不同的比例,多数以脂肪成分为主。临床主要分为两类:(1)多数肾区肿块不合并结节硬化,以中年女性多见,约占80%,此型肾脏肿块一般较大,单发,有临床症状如血尿,腰痛,包块等。(2)少数为肾区肿块合并结节性硬化,此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男女发病率接近,临床无泌尿系统症状,肿瘤为双肾多发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颇具特征性。因该肿瘤由脂肪成分为主,所以CT表现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性密度肿块,低密度区内常见条状分隔。低密度区CT值在—120~—41Hu左右,无强化表现,符合脂肪组织CT特征。而软组织密度区及条状分隔都有不同程度强化。通过病理检查对照证实:CT所见肿块内之低密度区为脂肪组织,而其中掺杂的软组织密度及条状分隔影为平滑肌和血管组织。由于CT密度分辨率高,且CT对于脂肪基本能够做到定性,故大多数以脂肪成分为主的肾AML可被CT所分辨而据此做出定性诊断。而肾AML中约4%~5%是乏脂肪性AML,由于肿块内含有或不含有微量不成熟脂肪组织,故CT很难发现负值成分,需与肾细胞癌(Ranal cell cancirnoma,RCC)鉴别,首先从临床角度, AML多见于女性,RCC多发于男性。前者属于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后者生长迅速,早期出现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其次从影像角度,发现肾AML与RCC鉴别困难时,根据脂肪成分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可对于有效层面薄层放大扫描,薄层放大扫描对于发现脂肪成分帮助极大,或者根据两者强化类型不同,注射造影剂后于30s,120s进行两次扫描,即皮髓质相及早期分泌相,当两个时相CT值差别在20Hu以内为延迟强化,否则为一过性强化。肾AML的延迟强化率及均匀强化率明显高于肾RCC。故作者认为多层螺旋CT对于典型的肾AML可以做到定性的诊断,而对于乏脂肪性AML与RCC鉴别困难时可以采取薄层放大扫描及双相增强扫描予以鉴别,从而达到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