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肢瘫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肢瘫患者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脑卒中肢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强化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分别采用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FI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强化康复患者FMA、FIM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强化康复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社会职能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脑卒中肢瘫强化康复单元护理   脑卒中为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对脑组织、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脑卒中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显著降低了患者病死率,但脑卒中患者造成神经功能损伤而引起肢体偏瘫、语言和吞咽障碍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长期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正常功能。

为探究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肢瘫患者康复效果,笔者以脑卒中肢瘫8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脑卒中肢瘫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末尾奇偶分为强化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各41例。

强化康复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3~69岁,平均(59.7±4.6)岁;病程5~45d,平均(33.6±7.2)d;右侧肢体偏瘫22例,左侧肢体偏瘫19例。

常规康复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44~72岁,平均(59.9±4.8)岁;病程5~46d,平均(33.5±7.3)d;右侧肢体偏瘫23例,左侧肢体偏瘫18例。

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护士告知下了解疾病及康复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标准   ①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

②均为初次脑卒中患者

③排除有精神障碍患者

1.3方法   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实施如下:①对患侧肢体进行摆放,病肢进行被动活动,预防关节痉挛和关节活动抑制。

②加强平衡训练,从仰卧位到坐位再到站位进行平衡训练

进行上下肢分离运动训练,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运动训练

④减轻平板步行训练、站立床训练

⑤平底行走训练,爬楼梯训练

⑥患肢进行电刺激治疗

进行穿衣、吃饭、如厕等日常生活训练

强化康复组采用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成立强化康复单元护理小组:由康复医生、康复护士、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组成强化康复护理单元小组,由康复医师任组长,统筹患者整体康复治疗工作。

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方法:将患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同时分析患者个性、兴趣、疾病特点,针对每位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每周开会根据患者康复进度调整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同对照组。

④心理咨询师定期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

⑤定期向患者及家属汇报康复疗效和康复计划,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

两组患者连续进行3个月康复训练

1.4观察指标   ①采用肢体功能评定:治疗前后采用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功能进行评定。

FMA对关节运动情况进行测试,共10项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FIM量表对患者日常独立性进行评定,包括吃饭、穿衣、进食、洗澡、如厕,每项10分,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独立性越好。

②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SF—36),评定内容包括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社会职能、情感职能,每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以x±s表示FMA、FIM、SF—36评分,用t检验,检验标准a=0.05,P  2结果   2.1两组患者FMA、FI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强化康复患者FMA、FIM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P教育等,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为主的管理模式。

本研究将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康复训练训练3个月后得出强化康复患者FMA、FIM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P。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