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全国知名艺术家河北行活动启动。

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外宣局主办的“善行河北·筑梦兴冀”——全国知名艺术家河北行活动在无极县野风艺术聚落启动。来自天津美院、北京画院、宁夏油画艺术委员会,以及河北、山东、吉林的20位艺术家参加启动仪式,并将深入河北省无极、正定、平山等地进行采风创作,通过美术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善行河北”在全国的影响力,推介河北省的优质文化资源。

采风过程中,艺术家们将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反映“善行河北”的精美艺术作品。油画家、天津美院教授曹春生表示,此次全国知名艺术家河北行活动很有意义,是一次难得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河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太行山区景色优美、民风淳朴,以前也多次来这里写生,收获颇丰。此次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一起,相互交流、切磋,相信能激发出不少灵感,创作出反映河北特色的美术作品。油画家、《中国油画》杂志社主编王琨说:“每一次艺术的创作,既是一次艺术家心灵在时间与空间中游历的过程,也是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历为其累积艺术的火花。这次活动能和新老艺术家朋友一起交流艺术心得,并一同前往太行山写生基地采风,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难得的机会。”。

石家庄丝弦在香港大会堂激情唱响。

近日,石家庄丝弦剧团首场演出——丝弦折子戏专场在香港大会堂剧场精彩唱响。这是该团参加香港2013中国戏剧节的首场演出。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的丝弦腔、丰富精彩堪称绝技的表演技巧令香港戏迷大开眼界,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次折子戏专场,该市丝弦剧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同表演了《小二姐做梦》、《寇准背靴》、《赶女婿》、《李天宝吊孝·哭灵》四个精选折子戏,充分展现了石家庄丝弦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

石家庄丝弦剧团此次赴港演出,是应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联谊机构有限公司邀请,赴港演出是该团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又一次成功举措。

剧团还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了丝弦剧种的渊源、表演和音乐唱腔演示讲座,慕名而来的香港戏迷坐满了文化中心的第二会议室,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致认真地听讲解,并和丝弦艺术家边树森、于俊仙等进行了深度交流。

夏玉祥散文集》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

近日,《夏玉祥散文集》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亚太大酒店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散文学会、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散文学会举办。来自北京、天津及河北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对《夏玉祥散文作品集》从内容题材、思想感情、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研讨。

2013年6月,《夏玉祥散文集》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研讨会上,大家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夏玉祥的散文清新质朴,率真旷达。从文集中可以看到作家真实的心路历程和生命过程,可以真切触摸到他生命的脉息和情感的律动。真实美,不仅成为作品的品质和命脉,也成为作品产生审美效果的动能和张力。《夏玉祥散文集》,不仅是个人性情的张扬,也是时代精神的弘扬;不仅是个人审美的追求,也是时代美学的凸显,堪称一部充满美学容量和哲学品质的生命之作。

夏玉祥,1948年出生,河北乐亭人。当代书法家、摄影家、诗人、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主要著作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夏玉祥》,摄影集《瞬间的永远》、《山水情缘》,《夏玉祥诗词集》等。曾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中共河北省委副秘书长、河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退休后担任河北省慈善总会会长。

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河北省散文学会会长、著名作家、诗人尧山壁,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延青等。 (宁雨/文并图)。

马兰儿童音乐节唱响太行山。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唱一首心中的歌谣。”革命老区阜平太行山下的马兰村上空,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舞台对面的山涧和山坡上,3000多名观众掌声如潮。近日,由邓拓之女邓小岚发起的“马兰儿童音乐节——2013马兰森林音乐会”,让深山沟里的马兰村彻底沸腾了。

邓小岚说,70年前自己出生在马兰村,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乡。“给山村孩子办一场自己的音乐会在全国还是首次,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孩子们才能享受音乐最本真、最纯粹的美。”邓小岚说,希望能给马兰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最美的回忆。

提及为何将音乐带给马兰孩子们,邓小岚说,马兰是自己的家乡,2003年清明节,她回来扫墓,扫完了回村子时,把村里几个小孩儿找来说唱个歌,结果他们什么歌也不会。“我开始还不信,以为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唱,后来我让他们唱国歌,只有两个孩子能跟着哼哼,调儿还不对,我心一下就凉了。”。

邓小岚说,自己从小就爱唱歌,也喜欢音乐,没有音乐的人生太苍白了,当时邓小岚特别心酸。邓小岚一次次往返北京和马兰,把家人用过的和朋友们捐送的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和吉他等乐器、乐谱带到了马兰村。乐器有了,可孩子们连乐器名字都叫不出来,更不懂乐谱。于是,吹拉弹唱全能的她在马兰村住了下来,组办了马兰孩子们的小乐队,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识谱、拉琴。

每年十几次往返于北京和马兰,路途400公里,颠簸近8个小时,七旬的邓小岚就只是为了给孩子们排练一首歌。就是这段路,邓小岚从2004年起,一走就是9年。邓小岚的辛苦没有白费,除了给村里孩子们带来快乐,她创建的马兰小乐队应邀先后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浙江卫视等录制节目,并参加了2012年北京电视台春晚。

民俗画家张树芳个展在石举办。

近日,张树芳个人作品展暨个人作品集首发式在省会石家庄举行。书画爱好者及普通观众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展览。

生于1945年的张树芳,是土生土长的老石家庄人,他有幸见证了清末、民国的老房子、老街道的变迁,同时,坊间流传的民国人物、故事也深深地埋在他的记忆里。

自10岁开始学画、师从徐悲鸿弟子胡威琏的张树芳,退休后又把画画当作了自己的“大事”。2006年,他偶遇石家庄市地名办的苟志俊,苟志俊也非常热衷搜集石家庄影像资料,因为熟知张树芳作画的功力,就建议他画画老石门。从那时开始,张树芳除了周日去古玩市场画速写之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到了创作《石门旧事》上。张树芳搬出他50年的街头写生稿,访问了一个又一个八九十岁的原住民,翻阅了一摞又一摞积年的资料,整理出了《南大街19号》、《原国民党警察局》、《民生街艺术影院》、《中山路大众剧院》、《人民影院》、《正义街万字胡同旧宅》、《电报局街赵家楼》、《休门街旧宅》等百余幅珍贵速写画。终于,那些人物、那些场景、那些曾经的老街老店,在他的脑子里复活了。“我作品里的主要人物,都是有名有姓的,比如花园西街的‘八大怪’,小妇人、大老黑、大活宝;画面表现的场景,也都是有时间地点的。”。

如果说刚开始的创作还有一种尝试的味道,但当第一卷《石门旧事图》完成并到韩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后,张树芳的创作已经完全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民生街一带的拆迁改造,则让张树芳用一支画笔把老石家庄留下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继《石门旧事图》之后,《石门风情图》、《石门百业图》一气呵成。不久前,河北美术出版社将《石门百业图》辑录成《市井百业图》,把老石家庄的风情留在了书页中。 (刘贤/文并图)。

河北肃宁县发掘一处唐宋古村落遗址。

近日,南水北调保沧干渠工程征迁核查期间,在河北省肃宁县梁村镇北白寺村发现了一处古村落遗址。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批唐宋时期的生活用品、陶瓷碎片及一眼古井。据介绍,目前考古队已挖出13个探方,该古村庄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工作还将持续3个月,探方数量将增加到80多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该遗址的发掘,有助于了解当地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 资讯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