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分析

1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教研失衡。

自1994年首篇文章发表,现有相关期刊论文4余篇,著作12余本,硕士毕业论文6篇,近3年论文年均发表5余篇,著作年均出版2余本,其中8%的由高校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内容由最初的现状研究,到教学手段、发展方式的思考,不断拓展深度、广度,近年还有一些省部级、保卫学会的相关研究课题立项。总体上,理论研究不够,实践教学滞后,教研失衡。2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同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6年,在奥运安保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2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明确了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山西等是。安全教育做得较好的省市。但令人遗憾的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没有尚方宝剑,虽然多年来从上到下都在推进,但力度明显不够。教育部27年出台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但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却迟迟不见出台,全国性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规范性政策文件仍未颁布。如今,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实践教学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开展的层次。如:对17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三进情况调查发现,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的不到6%,进教材的不到4%,进学分的只有1%左右[3]。

1.2缺乏实效。

对于已经积极开展了安全教育教学的一些高校,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在校生因安全意识差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和火灾、交通事故仍屡屡发生,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仍时有发生,安全教育缺乏教学实效的现状不容忽视。如,北京某大学从2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组织学习安全知识,先后策划了六次安全知识竞赛,部分学生对学习和开展竞赛态度积极。但客观地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应付,竞赛答题中照抄现象十分普遍。据其统计:25年的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有1余名学生参赛,在可以讨论、查阅资料的情况下,竟有117名学生成绩不及格,其中有6名获得零分[4]。2012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湘潭大学116名选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学生,在做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校园安全一题时,对增加保安和管理员、改造宿舍安防设施、建设门禁监控、控制外来人员的选择占了93%,仅有7%的学生选择了加强安全教育;在你认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怎样一题上,选择没效果、效果不明显的占到了78%,认为有效果的占16%,认为效果明显的仅占6%。

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的缺失或不合理,不仅影响师生对安全教育观念的认同,更导致师资、课程设置、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必然出现实践教学组织开展维艰、教学实效不佳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应有准确的定位。

2.1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定位为必修课

安全教育课程定位为必修课,从制度上规定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如此,准备教材、安排教员、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就都能得到顺利解决。这样的课程定位,对学生也是一种约束,因为安全教育必修课,有教材、学时、考试,要算学分,所以必须学,如果不及格,修不到学分就毕不了业。总之,在高校师生对安全教育的教与学还未达到十分自觉的情况下,将安全教育课程定位为必修课,无疑是保证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2.2现阶段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教学

《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试行)》中规定,28年秋季开学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将率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展开,随后融入每学期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在此过程中,高校可结合各自特色形成本校教育体系;从29年起,上海市教委将组织评选和推广安全教育课程优秀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并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21年,将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编写和出版课程教材,在全体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安全教育[5]。用2年的执行缓冲期锻炼师资、交流教法教案、编写教材、组织培训,以解决师资力量建设的问题,上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阶段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选修教学。通过积极鼓励、组织高校保卫、学工等部门的老师和管理干部,大胆尝试安全教育选修课教学,将安全教育先开展起来。一是选修课高校自行开设,只要申请就能实现,且选修课学分、有学时;二是要有教案、课件、教学计划、考评。如果高校都积极开展,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格局将发生变化,有利于积累实践教学经验,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

3湘潭大学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探讨。

为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工作,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28年9月,由湘潭大学开设了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选修课,课堂规模35人,32学时,计2学分

3.1明确教育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

首先,安全教育必须明确教育主体。长期以来,学校部门之间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权责不明,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则认为主要是学院领导和学工处的责任[6],因此,唯有先明确主体,才能使职能部门一心一意开展工作。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归口职能部门,牵头安全教育名正言顺,又熟悉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安全教育能有的放矢,应成为教育主体。同时,学工、团委、后勤等相关部门,也应根据自身职能和特点做好相关工作。其次,安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为教学目标。安全的最高境界绝不是仅关注事发时的处置,而是事前的防微杜渐。该目标分为:一是感性层面,主要进行具体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开阔安全阅历,积累知识量;二是理性层面,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后,引导学生安全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养成安全生活习惯,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最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则应以学生需求为原则。以学生反映强烈、感兴趣和有必要掌握的安全知识为重点,如校园多发频发的治安与刑事案件,火灾、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应对等。相应地,课程安排就是:安全意识概述与培养,防范偷盗,防范抢劫、抢夺,识别诈骗,揭秘传销,国家安全知识,交通安全,防火和火场逃生,应急救护与灾害避险。

3.2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安全知识强调实践应用,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才能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尝试新颖的教法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交流、编写教材、立项课题,以科研促教学

4结语。

虽然现阶段全面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必修课教学的条件不够,还面临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认真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效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