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从我国利率的频繁变化为基点,指出利率管理对商业银行的生存非常重要,并具体 分析 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四种利率风险状况,最后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引起我国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变更。

[关键词]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制度      一、我国利率的变化情况      在过去,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利率由官方确定,官方调整利率导致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上升下降,商业银行只能被动接受,即使官方利率做出调整,商业银行一直也保证了稳定的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也无须考虑利率变量。

我国 目前 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质就是 金融 交易资金定价机制的改革,即利率由政府定价改变为利率由从事金融交易的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来确定。

这种制度变化不再能保证商业银行能获得稳定的收益,使得商业银行收益会随利率出现剧烈的波动,甚至为负,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化导致金融产品价格变动,使持有这些金融产品的 经济 主体的收益和经济价值产生波动。

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最终完成,但利率水平由于受市场资金供求、 政治 经济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而波动不定,已经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中央银行对于利率的频繁调整已近似模拟出一种市场利率环境。

1980年至2004年,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共进行了23次调整,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形成于***年2月,达11.34%,最低形成于2002年2月,为1.98%。

利率水平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使金融市场上各经济主体承受着较大的利率风险

表1列出了1993年至2005年一年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及存贷利差的变化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利率变化的特征:(1)利率调整频率快,利率调整幅度大。

从1993年至2005年利率调整了12次,其中仅1998年利率就调整了三次;一年存款利率最高为10.98%,最低为1.98%,变化幅度高达九个百分点,一年贷款利率最高为19.18%,最低为5.31%,变化幅度高达十多个百分点;(2)存贷利差经历了大幅下降,缓慢上升,缓慢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过程。

论文网   我国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个明显差别就是利息收入历来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利率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资料来源:金融统计年鉴   行经营收入的影响比利率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影响力度大。

表   2列出了四家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本行总收入的比重,四家银行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平均占70%,可见利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生存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我国商业银行都要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上生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重视利率管理,建立专门的利率管理职能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利率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      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重要负债资产产品都是存款和贷款,因此在任何经济体制下,利率变化影响商业银行收益和经济价值的机制都是相同的。

《巴塞而协议》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分为四种类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同样是这四种。

1.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也称成熟期不匹配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利率风险

它来源于银行可重新定价资产和可重新定价负债数量和持续期的不匹配。

由于可重新定价资产负债数量与持续期的不匹配,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它们可能给银行的收益和内在经济价值带来意外波动。

当可重新定价资产数量多于可重新定价负债利率上升会使商业银行收入增加,利率下降会使商业银行收入减少;当可重新定价资产少于可重新定价负债利率上升会使商业银行收入减少,利率下降会使商业银行收入上升。

过去,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存在定期存款多于活期存款,而长期贷款少于短期贷款,也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用长期资金发放短期贷款,存在可重新定价资产大于可重新定价负债的状况,一旦利率下降就会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存在严重的重新定价风险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不断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不断下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趋改善。

负债方面,由于存款利率的期限结构随着历次调整而逐步趋于水平,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之间的利差不断缩小,居民的储蓄存款结构呈现出显著的短期化倾向。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74.08%下降为2004年的61.98%。

资产方面,由于借贷交易主体双方的预算软约束和低利率敏感性 问题 并未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仍然缺乏利率弹性。

贷款利率经过历次调整后,贷款利率的期限结构日益平坦,长短期贷款的利差不断缩小,刺激了 企业 对长期贷款的需求,导致中长期贷款一直以高于短期贷款的速度在增长,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42.48%上升为2004年的88.33%。

从表3可得出以下结论:以2002年为界限,2002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是可重新定价资产大于可重新定价负债,到2002年基本不存在可重新定价风险,2002年之后开始出现可重新定价资产小于可重新定价负债,一旦利率水平上升,这种结构会使我国商业银行遭受严重损失。

代写论文      2.收益曲线风险   收益曲线风险是指收益曲线的意外移动(即不同期限利率非平行变动,也可理解为重新定价不对称)对银行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的影响。

一般而言,长期利率总是高于短期利率收益曲线在通常情况下会随期限的延长而逐步上升(称为正收益曲线),但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由于货币政策反向操作,短期利率可能会高于长期利率,从而使银行等经济主体所期望的利差收益落空。

特别是在金融恐慌时期,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会频繁出现。

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泰国、香港的隔夜利率曾一度高至300%~1000%。

这时短期负债比重较高的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就较大,收益曲线风险也就因此产生。

银行利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长短期利率水平的差异可给银行带来期望利差的收入。

收益曲线异常变动,长短期利差缩小甚至出现倒挂时,银行的利差收入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变为负数。

目前存贷款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人民银行出于各种因素不会使存贷利率出现倒挂,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还不会面临收益曲线风险

但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04年贷存比在73%~77%之间,进入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贷存比从74%回落,2005年8月为68.27%,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金过剩,因而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在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导致银行投资比重的上升,有些银行投资与贷款的比重达到40%左右,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不断下降,2006年我国发行的3年期和5年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分别为3.14%和3.49%,而我国目前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24%和3.60%,国债利率存款利率基本持平,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正面临利率倒挂的收益曲线风险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