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

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

济宁市任城蝗区是山东省重论文联盟点的滨湖蝗区之一,境内河流众多,生态环境复杂,是历年来重点有蝗县(区),滨湖蝗区由于受湖水位的影响,蝗情极不稳定,并常出现高密度蝗片,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安全。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治蝗,虽可一时有效地控制蝗虫种群数量,但不能持续稳定地控制蝗害。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干涝交替,湖水位不稳,滩涂裸露面积扩大,部分蝗区退耕还林还草、湿地生态保护、煤矿塌陷地等适宜蝗虫滋生危害的面积扩大。为探讨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各生态因子在控制蝗害中的效应,笔者自2006年开始,针对任城蝗区自然植被、天敌等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了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影响的调查和研究,并进行充分利用,以达到生态控制蝗害的目的。   1芦苇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   任城蝗区涝洼地芦苇资源丰富,一般覆盖度35%~71%,雨季客水汇积,夏涝秋涸,成为飞蝗的滋生地。充分利用涝洼地蝗区的野生芦苇资源,采取分户承包,加强管理,使蝗虫的适生环境向不利于蝗虫发生的生态环境转化。 论文代写   1.1芦苇覆盖度蝗虫发生密度的影响   芦苇覆盖度蝗虫发生密度关系密切,调查表明,芦苇覆盖度在40%以下时,蝗虫发生密度高,一般0.33头/m2,最高0.70头/m2;覆盖度在65%以上,飞蝗发生密度小,基本可以控制危害(见表1)。      1.2芦苇长势对蝗虫发生密度的影响   芦苇长势也是影响蝗虫发生密度的重要因子,调查表明,芦苇长势愈差,高度愈矮,密度愈低,其覆盖度也愈小,蝗虫发生密度愈高。株高70cm以下,芦苇覆盖度在30%以下,蝗虫发生的平均密度在0.32头/m2左右;高度90cm以上,覆盖度在69%以上,蝗虫发生密度只有0.08头/m2,直至无蝗虫发生(见表2)。      1.3涝洼地育苇的生态控制效应   任城区石桥镇位于南四湖的北岸,东临泗河,是重点蝗区之一,常年发生面积超过1 333hm2,蝗虫密度一般为0.8头/m2,高密度蝗片曾出现18.0头/m2,是历史上的老蝗区。2005年开始封滩育苇,2007年建立生态控制示范区,苇地承包到户,防止无秩序采苇,培植壮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发展当地苇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芦苇密度,减少了蝗虫产卵场所。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区内芦苇密度上升到230株/m2的高密度苇丛,覆盖度增加到90%以上,蝗虫发生密度降到了0.20头/m2以下,大幅度降低了蝗虫发生密度;同时增加了鸟类、蛙类等捕食性天敌,有效控制了蝗虫的危害。

论文代写   2天敌保护利用研究   任城蝗区天敌资源丰富,主要有农田蜘蛛、蚂蚁、鸟类和蛙类等,但受植被和施用化学农药的影响较大。为此,进一步调查天敌优势种的数量,明确益害比,掌握天敌的利用指标,协调生防和化防的矛盾,对高密度蝗片,使用氟虫脲、阿维菌素等对天敌杀伤小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挑治,减少对天敌的杀伤,调节益害比,既降低蝗虫发生密度,又保护了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在控制蝗害中的作用。   3蝗区改造利用对蝗虫的影响   以依靠群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为指导,区、镇办各级政府在积极开展查治高密度蝗片的同时,调整治蝗策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改造老蝗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湖区开发、加快鱼湖业结构调整的文件,因地因时制宜,将湖滩阶地和堤外洼地没有开垦的荒地和撂荒地逐部复垦,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等农作物,在湖滩泛水地则采取种养结合,通过开挖坑池,抬高地面,上面种植小麦、大豆、棉花、杨树,池里放养鱼、虾、蟹或养藕等上粮下鱼、上树下鱼、上菜下鱼等种养模式,减少飞蝗滋生地,增加农民收入;在沿湖浅水区积极发展养殖业。在滨湖蝗区的改造、利用区,修建了排灌设施,使之旱能灌、涝能排。耕翻后的土壤破坏了蝗虫的产卵场所,铲除茅草、马绊草等野生植被,恶化了蝗虫取食条件。开发后的蝗区,破坏了东亚飞蝗赖以生存的环境,蝗虫只在沟渠路边、堰埂、堤坝和部分农田夹荒地等特殊环境有少量分布,发生期部分扩散至农田、果园和菜田,但密度已很低,随着防治农林果其他害虫,完全能够兼治。

论文网   4治蝗农药的影响   4.1供试药剂及用量   处理1:0.4%氟虫腈超低容量喷雾剂,法国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生产,1 500mL/hm2;处理2:5%氟虫脲可分散剂,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0mL/hm2;处理3:2%阿维菌素胶囊悬浮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0 mL/hm2;处理4:BT(8 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湖北省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 500mL/hm2;处理5:75%马拉硫磷乳油,辽宁省葫芦岛农药厂生产,900mL/hm2;处理6:清水对照(CK)。每处理设3次重复,重复面积667m2。   4.2施药方法   于2007年6月4日在石桥镇辛闸村于东亚飞蝗3~4龄盛期,用泰山—26弥雾机常规喷雾。施药前调查蝗虫天敌基数,施药后3d、5d、7d、10d各调查1次,调查采取10点取样,每样点10 m2。计算蝗虫天敌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4.3结果与分析   4.3.1防治效果。由表3可知,氟虫腈、氟虫脲、阿维菌素3种农药速效性较差,药后3d校正防效仅为52.7%~55.4%,但持效期长,药后10d校正防效达到90%以上,其中氟虫脲为96.0%,阿维菌素为95.5%,氟虫腈为92.2%。速效性较好的农药为马拉硫磷,药后3d校正防效即达到88.4%,药后5d为89.5%,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0d校正防效为82.1%。BT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差,药后3d校正防效仅为19.9%,药后10d校正防效仅为50.8%。 毕业论文   4.3.2对天敌的影响。表4表明,氟虫腈、氟虫脲、阿维菌素、BT对蜘蛛、蚂蚁和螳螂无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以作为生态区的防治药剂。马拉硫磷在药后5d对蜘蛛、蚂蚁类天敌的影响较大,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1.5%、19.0%,药后7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3%、11.7%,药后10d超过调查基数,并略有增长,对天敌的影响解除。由于马拉硫磷价格较低,速效性好,因此仍是化学防治高密度蝗片的首选药剂。   5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在控制蝗虫发生密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东亚飞蝗天敌优势种的发生   消长规律及其对蝗害的控制作用还需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利用,对可持续生态治理蝗害有着重要意义。

论文网。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