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康派医用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60例应用超声刀联合康派医用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3~4 cm,手术时间平均60 min,术中失血约25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美观。

结论 使用超声超声刀联合康派医用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出血少、缩短关闭皮肤时间、并发症少等优点。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超声刀;康派医用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超声刀联合康派医用胶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20~65岁,平均35.5岁;甲状腺腺瘤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全部病例行双侧或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内麻醉,颈部低位皮纹切口,位置在胸骨上窝上方1.5 cm,长度3.0~4.0 cm,于颈阔肌与颈前肌群之间的疏松组织处上下游离皮瓣,组织钳+皮肤拉钩向切口上下牵引暴露手术野,超声刀纵形切开颈白线,上至甲状腺上极水平,下至胸骨上窝,用两把甲状腺拉钩向两侧牵开颈前肌群超声刀切开甲状腺包膜,显露甲状腺峡部及双侧腺叶,触诊判断腺体的范围及性质,以7号丝线缝扎腺叶中部于牵引,钝分气管前甲状腺峡部,沿腺体被膜以超声刀离断甲状腺中静脉及下动脉、静脉,注意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

行双侧或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毕创面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盐水冲洗,以干纱布蘸拭创面使之干燥,使用康派医用胶(北京瞬康医用胶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 ml/支)均匀喷洒于创面止血。

逐层缝合颈白线、颈阔肌,皮肤切口用有齿镊将皮肤逐段对合平性,避兔伤口缘外翻及拭干渗出液,将少许康派医用胶喷涂在切口皮肤表面后及时抹平,直至完成整个切口的粘合。

术中不放引流物。

2 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60 min;出血10~40 ml,平均25 ml;无1例发生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未出现医用胶过敏症状。

术后切口美观,患者对术后评价满意。

随访3~6个月,未见病变复发及甲减。

3 讨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手术,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一味强调手术切口长短的同时给手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由于甲状腺血运丰富,控制出血、避免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是手术的关键;由于术野狭小,追求小切口手术操作有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止血的主要方法是依赖结扎与缝合

超声刀通过特殊转换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经高频超声震荡,使所接触组织细胞内水汽化,蛋白氢键断裂,组织被凝固后切开。

与普通手术常用的电刀比较,超声刀具有切割精确、止血牢固、可控性强,不损伤周围组织、无(少)烟雾与焦痂等优点[1],近年广泛的应用于外科临床。

超声刀应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具有以下优点[1]:①切口小,仅3~4 cm。

②不横断颈前肌群,避免了传统手术方式横断颈前肌群后再缝合而形成的切口不平整。

③伤口出血、积血并发症减少。

④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⑤只要正确使用超声刀,几乎无手术并发症

颈部甲状腺手术后易在颈部留下瘢痕而影响美容,一直是头颈外科医师和患者难以满意的问题。

康派医用胶是一种α—氰基丙烯酸酯同系物经改性而制成的快速医用人体组织粘合剂,作为关闭切口皮肤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2]。

康派医用胶具有其独特的优点[3]:①康派医用胶粘合皮肤操作相对简便,技术要领容易掌握,关闭皮肤时间明显短于皮内缝合;②康派医用胶形成的薄膜有防水作用,能有效地避免汗液等外来物对伤口的污染;③康派医用胶成膜将组织和细菌隔离,具抗感染和护创作用,有利于切口的愈合;④康派医用胶粘合的皮肤切口,皮缘两侧受力均匀,有利于切口的平整愈合,可减少切口瘢痕的出现[4]。

总之,使用超声超声刀联合康派医用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缩短关闭皮肤时间、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葛家华,周小红,李真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3):293—294.   [2] 金绍明,余书勇,吴维敏,等.超声刀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体会.海南医学,2008,19(10):91—92.   [3] 吴贤江,李健君,钱飚,等.颈部手术切口使用康派医用胶与皮内缝合的效果探讨.现代实用医学,2010,22(4):383—384.   [4] 申英末,陈杰,刘素君,等.康派医用胶在腹股沟痛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1):17—2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