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社会不同的精彩

八。

紫荆岭机务段是三线建设的产物,地处偏僻,远离城镇,职工文化生活贫乏。

一天,单书记对我说:“段职工俱乐部的戏台一直闲着,你能不能写几个戏让宣传队演演?”我吓了一跳,尽管平日有时动点笔,也在报上发过一些“豆腐块”文章,可从来没有想到写戏本。看到书记一脸的严肃,我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我利用星期天,专程坐火车去了百公里之外的宜昌,在书店里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本1978年的《布谷鸟》合订本。《布谷鸟》是一本由湖北省群艺馆编辑出版的文艺刊物,里面登载有对口词、相声、短剧等文艺节目。我如获至宝。

就是在这本《布谷鸟》里,有一则对口快板《夸师傅》,讲的是一位铁路劳模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感觉特过瘾,可以借鉴。作者署名陈吕新,再看结尾的作者单位是“襄樊铁路分局”,我惊讶不已,原来是我们分局的作家啊。我模仿刊物里曲艺作品的格式和手法,忙了几个昼夜,终于弄出了一个快板剧《掺了水的酒》。讲述了一位火车司机的妻子,有意将掺了水的酒给丈夫喝,意在引导帮助隐瞒事故的丈夫改正错误的故事。该剧被搬上职工俱乐部土戏台后,在职工家属中引起强烈反响。尔后,在分局职工文艺汇演中,这个节目竟然还得了一等奖。

土戏台上的收获给了我启示,如何借助讲故事的形式写新闻,那可写的东西就多了。这个时期,我一直感到很恐慌,天天想写稿,天天为素材发愁。一个几百人的机务段,哪来那么多新闻啊?

这天,检修车间党总支的叶书记找到我说:“王秀才,给咱们车间郭峰写篇稿件表扬下吧。”我问:“表扬什么?”“他一人干两人的活。”叶书记说。我立即与叶书记聊了起来。采访得知,郭峰是个车工,他技术好,干活踏实,每天完成的工件是其他车工的两倍。几天后,《武铁工人》报刊发了我写的报道《车工郭峰一人干两人的活》。叶书记喜出望外,高兴地送给我一个大西瓜:“辛苦了,吃西瓜解解凉。”一个西瓜没啥,受到车间书记的尊重,让我有点得意。

正当我得意时,检修车间的女车工别萍找到我办公室。别萍是我老乡,一同招工来的机务段别萍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老乡,这表扬郭峰稿件是你写的吧?我不服气。”我心一紧,赶紧问道:“啊?我写的报道失实了?”别萍摇了摇头:“也不算失实,只是他郭峰那点技术活,是憨劲,我根本瞧不上。”我不高兴了:“憨劲?可人家手里出活啊。”“哼,与你说不清。”她甩手而去。

我感到很蹊跷,找到叶书记问究竟。叶书记告诉我,别萍的技术比郭峰好,干活也快。她刚休探亲假回来,看到报纸表扬郭峰了,她不服气,扬言要与他比试比试。叶书记说:“这是歪风邪气!我狠狠地批评别萍了。”我放心了。

回到办公室,细细一想,这事很有戏剧性,与我写的快板剧《掺了水的酒》一样,有情节,有细节,有故事。我想,别萍提出要与郭峰比试,这也不是坏事啊,我们不是提倡比学赶帮超么?这就是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啊。我来到检修车间,向叶书记谈了我的想法,叶书记把脑袋一拍:“嗯,真是个好主意,俺是个大老粗,想不到这么深。嘿嘿。”第二天,检修车间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车工技术比武对手赛。郭峰别萍打擂,以两小时为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多少论英雄。比赛结果是,别萍以比郭峰多车一个工件的成绩取胜。

书记急了:“这稿件能写吗?报纸刚表扬郭峰了,郭峰却落后了。唉,真气人!”我哈哈一笑:“当然能写啊,比学赶帮超啊!”。

武铁工人》报很快刊发了这条新闻。柳总编特地打来电话,对这一新闻予以高度评价。柳总编问我的采访经过,我把帮助叶书记出点子进行对手比武的过程如实说了。柳总编说,很好,这就是新闻策划啊!一些好的新闻素材通过重组,产生了更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新闻策划的价值所在。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新闻策划”这个词。

事后,我有点害怕,柳总编说的新闻策划,不会是批评我新闻造假吧?再一想,我没有造假啊,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只不过组织了一场技术比武活动而已。我放下心来。

就这样,我的写作劲头十足。白天采访,夜晚写稿,不亦乐乎。我的新闻稿件接连不断地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刊发。《武铁工人》报几乎期期都有。

1982年,我以刊发新闻稿83篇的成绩,居武汉铁路局通讯员之首。

九。

迷恋新闻写作,让我有了一些影响力和知名度。

1982年底,我参加了《武铁工人》报通讯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所作的题为《克服一般性报道》的经验介绍,赢得了与会通讯员和报社编辑记者们的普遍赞扬,都说我讲得好,很实在,很管用,特别是对通讯员很有借鉴作用。会后,《武铁工人通讯》对我的发言全文進行了转发,全文约5000字。我真有点受宠若惊。

其实,什么是一般化报道,我也说不清楚。我只是想,写稿件关键要对编辑的胃口,编辑喜欢啥,你就写啥。不能随大流,要走独木桥,显示出与别人稿件的不一般。这种不一般,包括报道角度、新闻题材的选择,也包括标题、导语的写作。我在发言中举例谈道,一次,我听检修车间主任说,他们组织几个工人去了一趟松宜煤矿,揽回了好几笔活。细打听,松宜煤矿的调车机分别在几个机务段检修,叫做货比三家,哪家服务好、价格好,就可以多得到活。对机务段来说,这叫委外活,是机务段的额外收入,可以用来改善职工福利。检修车间主任搞了一个定期回访制,每个月定期上门为煤矿机车检修,人家很满意。赢得了口碑,也就赢得了市场。我想,这事很一般,要想成稿登出来,就必须要抢编辑的眼。于是,我在标题上做文章。主题是:走访询问亲家关心出嫁姑娘。副题是:紫荆岭机务段全力为松宜煤矿提供充足机车动力。这种比喻的手法做标题,动听好看很形象,编辑很快就编发了。此标题评为当年湖北省新闻好标题一等奖。

这次会议后不久,我就接到了襄樊铁路分局政治部的调令,调我到分局政治部宣传部工作,负责新闻宣传工作,名曰,新闻干事。

那时候的新闻干事职能与现在的不同。如今的新闻干事基本上不写稿,主要是做媒体协调工作,拉关系,请记者,有事让记者写。其理由是,让记者说话比自己说有权威性。我那时当新闻干事,就是一个没有记者证的记者,成天东跑西颠,进站上车,不亦乐乎。我喜欢写稿,组织上给了我一个平台,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当时襄樊分局管辖40多个站段单位,3万多名职工,采写范围比机务段大得多。初来乍到,满眼好奇,见什么都新鲜。有进京的红旗列车,有建国初期的老劳模,有几十年如一日帮助孤寡的活雷锋……我白天采访,夜里写稿,有时一天要写好几篇。豆腐块大小的报道,《武铁工人》报几乎期期有,有时一张报纸上有两三篇。《人民铁道》报、《湖北日报》见报也很容易了。早上打开收音机,湖北台、襄樊台的新闻节目,经常有我的名字。我的感觉美美的,特好。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