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

政务现状  经过几年的,,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整个的一种共识,为实施电子政务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两年来,有关电子政务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会一直是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会展的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同;许多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以及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效,在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开始进入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城市社区,成为政府与城市居民进行沟通联系的新桥梁。

其次,电子政务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为了推进以电子政务为主要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理担任,副组长由中央和国务院其他主要领导组成。

如此高规格的领导组成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顺利进行。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召开了3次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作会议。

2001年12月25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建设信息化政府要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3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03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其中《指导意见》更是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具体建设任务。

毕业论文   第三,在重点业务系统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对“金”字工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且将“金”字工程从原来的 3个增加到12个,但是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却未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尽管如此,由于政府门户网站能够体现地方政府形象,服务内容包罗万象,面向社会的各个群体,因而特别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得以突破“政府上网工程”的弊端,开始向综合性、服务性、交互性转变,逐步地层现出电子政务的“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成为政务公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亮点是,一些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环境开始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将获得保障。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作为电子政务基础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方面取得了进展。

有望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技术规范。

电子政务即将获得法律保障。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在2003年年初出台了《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能力培训大纲(试行)》,这将有助于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的培训,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毕业论文   第五,电子政务与IT产业的互动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市场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3年,中央政府电子政务采购金额达到350亿,其中硬件支出250亿元,软件支出45亿元,信息服务支出达到55亿元,对IT行业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IT百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仍然比去年增长69%,软件营业收入总额增长 87%。

第六,学术界在电子政务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些学者应用IT技术与行政管理论,结合电子政务的自身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电子政务的理论模型,试图为制定适合国情的电子政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姜奇平应用美国学者雷各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研究一国的行政环境对实施电于政务的,指出,我国当前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助于建立“双棱柱型”的行政模式。

第一重棱柱是实现农业组织方式向组织方式的过渡;第二重棱柱是实现工业组织方式向信息组织方式的过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