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关键词】 高龄;全麻;麻醉深度;监测

【关键词】 高龄;全麻;麻醉深度;监测

0引言。

脑功能监测是全身麻醉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对原始脑电图处理方式的不同,应运而生的一系列监测技术,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推广应用有限,理想的监测手段仍在探索中[1—2]. 麻醉深度指数(CSI) 是通过对脑电图的次参数进行分析量化处理而得到的综合指数,可反映麻醉深度,其值类似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0~100之间变化,数值越大,表示越清醒,反之提示大脑皮质的抑制愈严重[3]. 本研究我们探讨了CSI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取200501/200511拟施气管内插管全麻高龄患者(70岁以上)120(男78,女42)例.年龄(75.4±5.6)岁. 体质量(58.8±18.2) kg. ASA分级II~III级. 泌尿系手术18例、胸科手术17例、上腹部手术42例、骨科手术19例、妇科手术5例、脑科手术7例、其他手术12例. 其中合并心血管疾患者31例、肝肾功能不良者14例,全组无1例合并精神症状.

1.2方法随机分为非知情组(n=60,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和知情组(n=60,以CSI监测数据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 所有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胺诱导插管,丙泊酚、阿曲库胺靶控输注辅吸异氟醚维持麻醉. 麻醉深度监测采用UP8000C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深圳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和丹麦丹密特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 电极联接方法:先将患者相应部位皮肤用细砂摩擦、乙醇脱脂,而后将两个特制电极分别贴在前额正中(正极)、右乳突(负极)、前额正中偏右4 cm(参考电极)处. 非知情组关闭主机显示屏采用双盲监测CSI数据; 知情组主、子机监视屏同时显示,可随时监测CSI. 监测记录患者入室平静10 min(T0)、插管时(T1)、切皮(T2)、探查(T3)、术毕(T4)、清醒(T5)、离室(T6)等各时点的ECG,MAP,HR,SPO2,CSI值. 记录两组苏醒时间. 术后随访患者是否存在术中知晓. CSI值与意识状态: 80~100为清醒状态、70~80为睡眠状态、60~70为浅麻醉状态、40~60为适宜麻醉状态、20~40为深麻醉状态、0~20为危险状态.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麻醉用药、基础MAP,HR,SPO2,CS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非知情组自麻醉诱导至术毕的MAP,HR普遍低于基础值(P0.05);而知情组则波动较小,与基础MAP,HR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知情组比较,非知情组自麻醉诱导至苏醒前CSI值偏高,尤其在插管前后至切皮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醒至离室时却低于知情组(表1). 知情组术后清醒时间较非知情组短[(7.8±1.3) min vs (23.3±1.7) min, P0.05];术后随访:知情组无一例术中知晓,而非知情组则有7例术中知晓(11.7%).表1两组各时点MAP,HR与CSI的变化。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