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和术野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瑞芬太尼组(Ⅰ组)及对照组(Ⅱ组)。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野质量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与T0相比,Ⅱ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提高。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芬太尼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广泛,是减少术野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1]。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药,超短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强,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和心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30例,年龄18~50岁,男22例,女8例,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肝、肾、脑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瑞芬太尼降压组(Ⅱ组),每组15例。Ⅰ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8±10岁 ,体重60±10 kg;Ⅱ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40±11岁,体重63±11 kg。

1.2 麻醉处理和控制性降压方法 两组均于麻醉前30分钟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 mg,东莨菪碱0.3 mg,禁食12小时。入室后控制性降压前乳酸钠林格液10 ml/kg静脉输注,胶体液用6%羟乙基淀粉液适量输注,常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6~0.10 mg/kg,阿曲库胺0.6~1.0 mg/kg,芬太尼3~4 μg/kg,异丙酚1.5~2.0 mg/kg依次静注,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潮气量10 ml/kg, 呼吸频率12~15次/分钟麻醉维持:两组均于诱导后七氟醚持续吸入,调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在1.5%~2.5%之间,持续静脉泵入阿曲库胺维持麻醉,Ⅰ组芬太尼3~4 μg/kg再次注入,Ⅱ组瑞芬太尼1 μg/kg静脉注射后,以每分钟0.25 μg/kg持续泵入,每分钟0.1 μg/kg隔2分钟增加,以达到并维持预期血压(基础血压的60%~70%)至手术结束。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阿曲库胺,手术结束时停七氟醚,Ⅱ组停瑞芬太尼,术毕予新斯的明2 mg和阿托品1 mg拮抗残留肌松药,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管。术野出血量是由术者用评分法[3]评定(0~5分,0分为无出血,5分为不可控制的出血)。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开始即刻(T0)、降压后30分钟(T1)和停止降压20分钟(T2)心率、血压同时行血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q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见表1。Ⅱ组控制性降压时间为48±5分钟,从降压开始到达靶目标血压所需时间为6.8±2.5分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瑞芬太尼的输注速率为每分钟0.42±0.19 μg/kg。

2.2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野出血量的比较 Ⅰ组手术时间75±10分钟术野出血量评分3.8±1.1分。Ⅱ组手术时间56±6分钟术野出血量评分2.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现象,术后心电图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输液量与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输血。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