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的理论指导

摘要: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对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的对策设计,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公办高校 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      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的岗位风险是指,在各级政府及公共组织(如国营企事业单位)开办、管辖和提供经费的高校中居于党委书记或校长职位的公职人员,在行使职务权力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诱发其对学校或社会公共利益带来危害的一系列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近年来,我国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的办学失范行为、腐败渎职案件的屡屡曝光,要求我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展开研究。

基于我国公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的特征,笔者认为,我国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理论指导包括:大学治理结构理论岗位风险预警理论岗位风险控制理论等。

一、大学治理结构理论   大学治理结构理论认为,大学治理的实质是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是各种决策权力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配置与行使。

大学治理结构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机制取决于大学各种事务的决策权力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情况,但这种权力的来源绝不是独立存在于大学内部,而是来源于各个大学所在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制度的整体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化制度(如法律法规、大学章程、资金分配体系等)和非正式化制度(如高等教育教育传统和大学文化等)。

大学治理结构理论启示我们:在进行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策略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大学内部与外部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充分发挥包括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与学生在内的多元主体在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中的不同功能。

二、岗位风险预警理论   岗位风险预警理论认为,岗位风险预警系统是由岗位风险识别子系统岗位风险评价子系统岗位风险预警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

岗位风险识别子系统运行的关键是要树立岗位风险识别分析的系统观,其通常采用的岗位风险识别方法有核查表、因果分析图、流程图;岗位风险评价子系统就是对识别出的岗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重要性评价,进而通过岗位预警子系统来判断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警报的级别。

基于岗位风险预警理论,我们在进行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预警系统设计时,应全面建立起岗位风险识别、评价、预警三个前后衔接的全面的岗位风险预警系统体系,以确保对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预警功能的全面实现。

三、岗位风险控制理论   岗位风险控制理论认为,岗位风险控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岗位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减少岗位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岗位风险控制采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岗位风险回避法。

岗位风险回避法是指,以暂时停止某工作岗位运行的方式,回避可能因岗位风险而发生的相关损失。

它特别适用于发生概率大、造成损失程度高的岗位风险

2.岗位风险限制法。

岗位风险限制法可以分为岗位风险抑制和岗位风险阻止两种方法。

前者指通过减少损失产生的影响程度来限制岗位风险产生的影响;后者指通过特定程序与方法来干扰风险源,从而限制岗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频率。

3.岗位风险转移法。

岗位风险转移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内部控制形式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责任转嫁出去,减少岗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发生频率。

4.岗位风险保留法。

岗位风险保留法是指,某些岗位风险不能避免,或衡量该岗位的可能风险与预期收益后,受风险偏好的影响,决定保留风险,从而谋求该岗位运行效益的最大化。

5.岗位风险利用法。

岗位风险利用法是将岗位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在对岗位风险的控制中,查找内部控制体系的漏洞,更好地完善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保证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上述五种常用的岗位风险控制方法是各有利弊的。

因此,在采用它们进行公办高校党政一把手岗位风险防控时,应根据具体的岗位风险态势加以有选择地组合运用,从而发挥风险控制方法的系统整合效应。

参考文献:   [1]郭卉.我国公立大学治理变革的困境与破解――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5   [2]刘向东,陈英霞.大学治理结构剖析[J].中国软科学,2007,7   [3]张琴,陈柳钦.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4]陈秋玲.社会风险预警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5]王枫云.公职人员岗位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9,8。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