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岩,女战略学家的生命远征】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你能想象这张英姿飒爽的照片,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女军官在生命垂危之际留给人间的最后容颜吗?是的,季岩走了。

但是留给空军指挥学院的战友们记忆里的季岩,还没走――还是那个斜挎着书包、脚步匆匆的季岩,还是那个会常常通宵工作却从不计较名利得失的季岩,还是那个刚正耿直、绝不服输却爱和姐姐撒娇的季岩

记者来到空军指挥学院,去到季岩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听她生前的战友们含泪为我们讲述发生在季岩身上的点点滴滴,那是发生在他们身边最真实的感动。

季岩生前是空军指挥学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我军第一位军事战略学女博士。

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它“使我把生命与保卫国家、建设强大军队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我得以将生命奉献给父辈为之奋斗一生的空军,它让我平凡的生命变得不平凡,变得富有激情和创造力。

”      惜时如金      季岩的同事郭金锁告诉记者,季岩的慢性胆囊炎早就有了,那时她工作一劳累就会发病,有时还头晕呕吐,他们经常劝她去医院,但她每次都说没事儿。

而当她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时,又常常会忽视病痛,最终病变成胆囊癌。

她的办公室总是备有许多干粮,因为她觉得按点去食堂就餐“浪费”时间,会打断思路,废寝忘食时吃方便食品就是家常便饭。

为了赶工作进度,她经常通宵在办公室加班,办公楼的保洁员见证了她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永远干净利落的短发,干练而不失时尚,这是季岩的标志之一。

她曾经向理发师提出“特殊”要求,为她设计一种不需要费时间来打理就能够保持美观的发型。

即便是和同事们一起外出郊游时,她也会抓住点滴时间,静坐树下读书。

2001年冬天,是季岩军事学院读博期间的最后一个假期,按规定学校放寒假时学生一般都要离校回家,为了安全学生宿舍的大门也都被锁上,同时还要贴上封条。

因为到了季岩毕业论文的冲刺关头,没办法她只得将自己偷偷的反锁在宿舍楼的学员寝室里,骗过了导师和学院检查的领导,靠着几箱方便面,楞是用十多天写完了这篇长达24万字的论文。

当她兴高采烈地合上论文时,一阵轻松涌遍全身。

然而,当她站起来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她呕心沥血的这篇题为《论相互安全》的论文,被评为军事学院当年的优秀博士论文,受到了导师和答辩委员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她成为了我军首位战略学女博士。

真性情      “我特别不希望季岩被宣传成一个假、大、空的人,那就不是真实的季岩了,在我眼中,她是一个非常懂生活,注重生活品质的女人。

”方正谈到季岩时双目始终噙满泪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季岩都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物质下,她家中哪怕是一朵小花,她都会去精心的照顾与呵护。

”   季岩在评价自己的性格时说:“由于职业背景的点缀,而少了许多卿卿我我的庸俗气,频添不少惺惺相惜的真性情。

”朋友们都说,相比结果来说,她更重视“创造生命走向永恒的过程”。

在她的遗言中有这样一条:“希望对我一生的评价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十分聪慧的人、一个极富爱心的人”。

也许常人真的很难理解季岩,她从来不屑于所谓的名与利。

空军指挥学院院政治部原主任王健民回忆说,季岩曾找过他,要求从很热门的战略教研室教员岗位调任每年科研经费只有几万元、连出差都相对困难些的战略研究室研究员。

这真是常人匪夷所思的事。

季岩的才华,她如果待在教学第一线,一定会进步得更快。

但她很坦然,她说,没有长期的、潜心的理论研究,是讲不好课的。

我希望为学生们奉献最好的课程。

季岩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否得到认可。

她是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军事理论专家库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却很少关注申报科研奖项的事情,所以,她的办公室里,大红奖状最少。

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王明亮说,季岩承担的研究课题,没有经费的比有经费的多得多。

她只找领导要过一次科研经费,还是替同事要的。

她在生死问题上显示了常人没有的平静和淡定。

季岩执意自己单独去取最终的CT报告。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深知我对自己的肌体健康如此地不负责任,酿成如此大罪,可谓到了‘罪孽深重’的地步,有‘罪’即有‘罚’,我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甚至整个生命的代价。

人的一生既是消费生命奔向死亡的过程,也是创造生命走向永恒的过程。

前一种是纯自然的过程,帝王将相都不可免,况我草民乎;后一种是人为的过程,其价值依个体而不同。

生亦如此,死亦如何。

在这一刻,真正感到生命质量远胜于其数量。

”   曾经担任空军总医院政委的空军指挥学院原副政委邹志美说,癌症晚期病人一般都极其痛苦。

他看望过三次季岩,非常震撼,每次季岩都静静地躺在床上,很平静,从来不给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

王明亮说,季岩生病后,我从来没见过她情绪失控。

一个家住空军指挥学院的网友回忆说,学院调房子,季岩已确诊为癌症,定于20号做手术,但为了不影响他人,她居然推迟了手术,按期腾退房子。

痴爱蓝天      季岩从小在空军部队大院长大,父亲季学范曾是人民空军第一任航空兵师的飞行师长。

从小就亲眼目睹了父辈们如何把毕生心血献给党,献给空军,父辈的言传身教,对幼小的她而言,早已耳濡目染。

空军”与“党”这两个词对季岩的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一种日渐深重的情结。

这种情结与深爱展现在她在父亲去世后,写的一篇悼念诗歌里:“蓝天忘不了,你昨日的飞翔;那被白云亲吻过的,骄傲的翅膀;所以你那僵直的躯体,如同渗血的烙印,才这样令人,痛断心肠……返回蓝天吧,你本生于天穹,属于上苍;听,那声声圣洁的召唤,带给你一方净土,带给我一片希望”……   1974年7月,季岩高中毕业后,父亲劝她当兵,她没有听从父亲的意见,而是响应党的号召,没同家人商量就偷偷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直到成为山东省的知青模范,并入了党,来到父亲单位做报告时,父亲才知道女儿在农村干出了业绩。

21岁时,农村基层党支部推荐她作为优秀知青参军入伍,成为济南军区后勤部148医院的一名卫生员。

两年后,她以济南军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济南军区军医学校。

毕业后,她继续坚持自学,获得大专文凭。

从知青到护士,这是季岩的第一次人生转折。

1989年9月,她考入当时的空军政治学院,成为一名哲学系研究生。

随着她加入空军行列,这种朴素的感情逐渐升华为一种担当使命的理性追求。

1992年,季岩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后来到空军指挥学院任教。

其实,她从入伍到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前一直从事医护工作,直到成为一名空军指挥学院教员后,她才真正开始研究和思考军事理论问题。

但对于一个心怀空军情结的人来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在军事理论这条长路上,她一直是一个远征者。

经过多次艰苦的努力,季岩终于在1998年考上了军事学院,攻读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课程。

她在获得智力上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的同时,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别无选择,这一辈子已经无法离开“战争”了。

她说:“研究战争是为了制止战争,而在战争理论领域里,钻研越深忧患就越深,就越发欲罢不能。

”      品味书香      从小,季岩就是一个极有灵性的孩子。

大姐季素华说,季岩从小独立自学的能力很强,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在街坊四邻中,小季岩爱学习、脑子灵活是出了名的,深得长辈们的喜爱。

但由于自幼体弱多病,季岩直到10岁才走进校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在学校里,季岩成绩优秀,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爱动脑筋的小女孩。

季岩刚入伍时在医院的洗衣房工作,负责洗病人的床单、被子、绷带等,干了一年多后才被调到科室当护理员。

多年后,她跟姐姐说,当年所在科室的外科主任很欣赏季岩的才华,他曾跟季岩说:“你啊,真是太可惜了!你就是个子太矮了,不然你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外科大夫。

”她当护士业务精湛,并且声名远播,许多病人到医院里都指定让季岩为他们输液,参加业务竞赛次次拿第一。

后来,季岩考上了空军上海政治学院的哲学研究生。

成为一名军队院校教师后,她把求知看得更神圣了。

为了考博士,她连续考了两年,直到成功为止。

季岩爱读书,她对阅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她曾归纳说:“读书有五重价值:求知、益智、助行、悦情、明道。

”季素华说,她周围的很多人都认为季岩是个书呆子,季岩的确嗜书如命,但绝非书呆子。

“其实她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是个很有情调、很有品位的女人,她不仅会画画,还会写诗,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这是一首季岩的七律《秋思》:九月朝露携初凉/几度黄叶又临窗/仗剑只为平兵祸/落英无意生麻桑/纸上方圆有疆域/笔底乾坤任短长/萧瑟应知秋风紧/更把秋思化墨香。

在得知自己病情之前不久,她刚刚住进自己刚装修好的新家。

房子装修的时候,季岩没有时间过问,把事情全权托付给装修公司来打理,唯独有一点要求,就是她的书房要由她自己来设计。

方正告诉记者,房子正装修时,季岩经常会向她手舞足蹈的比划着她的设计,畅想新居生活,她说要用一整间屋子来安置她收藏的书籍,在靠近阳台的地方放一张可以躺着的沙发,四周都是书架,她可以很惬意的躺在沙发上,在阳光的沐浴中品味书香。

按照她的遗愿,“办公室个人藏书及家中书橱中的军事书籍都捐给学院图书馆,算是我对学院的最后一点贡献。

”2009年5月6日查出病灶的前一天,她还在学院阶梯教室为全院教职员工讲“漫谈读书”的大课。

天妒英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为全军首位军事战略学女博士,季岩的才华有目共睹。

她始终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军事理论的最前沿。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她对北约的野蛮行径感到强烈愤慨,但更冷静地捕捉到了这次军事行动背后所蕴藏的惊人变化。

随后,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她和几名同事组成了观察小组,交战期间每周都对战事进行战略评估和军事分析,撰写了大量研究札记。

季岩和同事们敏感地发现了战争历史细节之中潜藏着的未来趋势――预警探测、侦察监视、导航定位、隐身攻击、精确打击……空天战场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航空、航天、网络空间正在加速融合……   “空天一体不仅是空中战争形态和空中力量变革的标志,而是整个战争形态和军事力量形态的变革标志。

季岩以女战略家超人的直觉和灵性,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颇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关注空天安全”的崭新命题。

以此为基点,她提出一连串问题:国家富强对空军提出了什么需求?空军在强军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空军、怎样建设空军、以什么姿态建设空军?   2005年,学院组织编写《空军战略教程》,季岩借机提出了一个酝酿很久的想法:将和平时期空军战略运用问题写入教材。

当时,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有人提出一些争议。

她据理力争: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将是我军履行国家使命、支持国家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方式。

空军以其反应快速、远航程、灵活机动等特点,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在她的争取下,《课程》中加入了由她亲自撰写的这一章内容,率先建立了空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

近几年来,从汶川到玉树、舟曲,一次次非战争军事行动,印证着季岩的研究判断:非战争军事行动,正悄然对空军的职能拓展、形象推广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季岩还率先提出了空军文化的概念。

她关注空天文化,并极力倡导将空军使命、责任和空军人的价值观、责任感上升到军种文化的范畴,且大力为之鼓与呼。

2008年,季岩撰写的《新世纪新阶段空军文化建设转型研究》报告,提出了新时期空军军种文化概念,引起了空军首长和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其中部分新思想、新观念,被吸纳进2008年空军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空军文化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之中。

然而,天妒英才,她没能全部完成自己的科研规划,在与病魔抗争期间,她写下了一段令人惋惜的留言――“假如上苍是够仁慈、够爱悯,请再给我多一点时间,也许我的职业奏鸣曲也将继续,那将是空天对抗论、空军战争军事行动、21世纪世界秩序构想……”   这就是季岩,一个令人敬佩的季岩

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的职业给我全部的光荣。

这个职业使我这个貌不惊人、体不压重,放在哪个人堆里都不会被人多看几眼的丑小鸭,一旦进入职业状态,便光彩耀人。

我的职业给了我全部的梦想。

这个职业使我这个原本可能平平淡淡过完一生的小小诊室中的小护士、小女人,把生命与保卫国家,建设强大军队,献给父辈为之奋斗一生的空军,紧紧联系在一体,平常的生命变得不平凡,变得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变得价值倍增。

置身万绿丛中,卸下红装的我,依旧格外抢眼。

不是凭性别的特殊,而是凭智慧、思想、才能,造就一段有尊严、有意义、有色彩、有价值的人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