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及效益分析

摘要从堆制前准备、堆制等方面介绍了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并对该技术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旨在指导充分利用秸秆还田,促进其综合效益的发挥。   关键词秸秆;堆腐还田;技术;效益      2009年,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三树镇、吴集镇等乡镇进行666.67 hm2秸秆堆腐还田试验。秸秆经过25 d堆腐,全部充分腐熟,既解决农民秸秆无处堆放的难题,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1]。现将其堆腐还田技术及效益总结如下。   1秸秆堆腐还田技术   1.1堆制前准备   一是选择堆置地点。选择收割秸秆的田头或有水的沟边,以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方便取水,随取随用,省时省力省工。二是工具准备。至少1只25 L水桶、1只35 L洗衣盆(大盆配母液,便于搅动,防止溶液溅出)、1把水舀、1把铁锹、剪刀、塑料膜、2把铁叉、1杆秤。三是配置母液。以666.67 hm2地秸秆量(350 kg左右)为依据,配制秸秆腐解所需母液20 L。母液为普钙1 kg、尿素5 kg、制剂1包(主要成分为酵母菌)在20 L水中搅动溶解而成,其中会有部分不溶解的杂质,但不影响效果。四是平整堆腐槽。平整一块规格为2.0 m×1.5 m的堆腐槽(挖深约10 cm),四周起垄呈槽型,铺上塑料膜,塑料膜比槽体长20~30 cm,草堆体积约为2.0 m×1.5 m×2.0 m。

1.2堆制过程   一是加第1层秸秆。将秸秆平铺在塑料膜上,高50 cm左右。堆成长方体,用脚踩实,既美观又便于操作。二是在第1层秸秆上加溶液。将配好的母液约1 L倒入另一桶20 L水中,搅匀配制成溶液,然后均匀泼洒在铺好的秸秆上,并连续将3桶(3×20 L)溶液均匀泼洒在第1层秸秆上。三是加第2层秸秆并加溶液。加秸秆至1 m,采用上述方法,连续将4桶(4×20 L)溶液均匀泼洒到第2层秸秆上。四是加第3层秸秆并加溶液。加第3层秸秆至肩部,高约1.5 m,也采用上述方法,连续将6桶(6×20 L)溶液均匀泼洒到第3层秸秆上。五是加第4层秸秆并加溶液。继续加秸秆,至高约2.0 m,也采用上述方法,连续将7桶(7×20 L)溶液均匀泼洒到第4层秸秆上。六是覆盖密封。完成上述步骤后,用塑料膜铺盖草垛,与底部塑料膜连接无缝隙,并用槽底土压实,保证草垛的密封性。注意:秸秆堆腐菌主要为厌氧菌,务必将其密封,否则无效;浇水充足且均匀,才能保证充分腐熟;底层必须铺塑料膜,防浇水下渗,影响效果;远离树荫,让堆腐物充分吸收阳光,增加堆腐温度,提高腐熟效果;堆腐秸秆用的塑料膜不能用无滴膜;配制的母液必须充分搅动溶解,使其溶液中溶质含量均匀;堆腐槽的底面必须平整,以防浇水流失[2—4]。   2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一是促进和带动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该项技术若与设施农业相结合形成的综合农业模式,可拓展农民致富的渠道。以投入5 250 kg/hm2秸秆堆腐,还田1 875 kg/hm2秸秆腐熟肥(可作基肥、追肥)计算。投入成本:菌剂300元/hm2;薄膜225元/hm2;辅料300元/hm2。合计825元/hm2。生产的秸秆腐熟肥价值:有机质150 kg/hm2,约270元/hm2;尿素154.5 kg/hm2,约309元/hm2;普钙97.5 kg/hm2,约58.5元/hm2;钾肥206.25 kg/hm2,约787.5元/hm2。合计1 425元/hm2。净肥料效应为600元/hm2。二是方法简便。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堆制,不需加土、运输、翻堆,一次成肥。与其他方法相比,省工、省力、高效。三是腐熟快速。一般堆制3 d后,堆温即可达到50~70 ℃。通常情况下,鲜秸秆20 d,干秸秆30 d左右即可腐熟,比普通方法省1/2的时间。秸秆堆腐还田不仅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作物的品质,而且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经济价值。四是提高农产品品质。使用大量优质高效的秸秆堆腐肥,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