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特征

摘 要:建国初期成都市各级政府和人民团体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号召,组织动员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

鉴于社会公共卫生和除害防病任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认识建国初期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特征,以适应爱国卫生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建国初期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   纵观建国初期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的全过程,可见其主要特征是以政府指令为主要推动力,并在运动中注重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且以突击运动与常规性活动相结合,共同促进了运动的深入发展。

1 以政府指令为主要推动力   成都市的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初步建立阶段,由于相关的制度和机构方面不够健全,各部门之间常常出现行动不一的现象,使得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不能很好的发挥和动员群众参与运动

基于此,各级政府的推动力量对爱国卫生运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1952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情况为例,这年10月,为让群众过上一个干净卫生的新年,中共成都市委会先后在党内发出两次重要通知、指示,指示要求“大力开展捕鼠工作,减少国家财产损失,防止传染病菌感染。

”[1]为了推动运动更好的开展,市委郝德清书记专门在党内进行了动员,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团员带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又成立办公室,市委宣传部派人参加领导。

全市干部与群众热烈参加,70%—80%(郊区农村40%)的人都受到爱国卫生宣传教育,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改善,苍蝇蚊子大大减少。

群众爱国卫生组织也逐步健全和巩固。

全市共有21个爱国卫生分会、514个支会、1010个基层卫生小组,共有工作人员3859人负责推动个地段、各单位的卫生工作

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以各级政府的指令为主要推动力,带动群众积极参与运动,从而达到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目的,同时也完善了爱卫会的不足之处。

2 注重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   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后,成都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宣传工作

群众工作热情建立在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市卫生宣传有骨有肉,不至于枯燥无味,市爱国卫生委员会使用各种宣传方式把卫生宣传与爱国主义和仇视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结合起来,帮助群众学习卫生常识,提高群众卫生观念。

1952年4月至7月,爱国卫生运动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宣传工作不深入,群众未能充分的发动起来,因此运动开展的很无力。

但从7月份以后,成都市党委组织了报告员和宣传员出动报告和大张旗鼓的宣传

全市黑板报皆以爱国卫生宣传为中心内容。

报纸、广播都做了有力的配合,并组织了卫生工作人员577人,帮助居民学习卫生知识。

印发了消灭“五毒”宣传品16万份,卫生常识小册子3万份,各种通知、学习文件3750份。

卫生图片及显微镜实物展览24次,观众10428人,放映幻灯124次,观众74672人,广播卫生常识27次(电台自己组织的除外)。

文联编写了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内容的《评比检查》、《光荣巷》等剧本上演24场,观众15838人,在教育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中起了相当作用。

由于广泛深入的宣传群众不但懂得了初步的卫生常识,并把做好卫生工作看成是热爱祖国,反对美国细菌战,反对美国侵略者的具体表现。

[2]1953年,成都市卫生宣传黑板报普遍设立;之后,又陆续在主要干道、医院、工厂、学习、公共场所等处设立卫生宣传橱窗、专栏、墙报。

3 突击运动与常规性活动相配合   群众卫生运动,有突击运动和常规性活动,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突击运动和常规性活动相互配合,使运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成都市?酃?卫生运动中,结合民间习俗,节日开展经常性卫生运动,如春节大扫除,“五一”劳动节、迎国庆、元旦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广大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树立了新的卫生观念。

突击式的卫生运动主要是根据城乡各个阶段卫生活动的需求及季节特点开展的。

如1956年6月成都市开展了消灭苍蝇的突击运动,根据消灭苍蝇是一项经常性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必须进行突击群众工作

成都市共组织联合大检查23次,参加人数2333人次。

特别是白家塘街办事处于各个路段都设有灭蝇队,七天时间久打苍蝇118980只。

在1958年除七害运动中,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突击与经常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科学技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中西结合、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把科学技术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相结合。

[3]成都市从8月22日至28日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突击突击口号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全歼残余七害,人人讲究卫生,迎接中央卫生检查团。

突击的重点是大搞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掀起一个“四无”“四化”的高潮;彻底清除积存的垃圾,消灭苍蝇、蚊子。

1958年8月28日和29日,中央卫生检查团四川分团对全市的工程、机关、农村等29个单位进行了检查。

检查评估是:成都市七害密度很小,已基本上达到“七无”标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也较好,消灭疾病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不少先进地区和单位已建立了一定的经常制度。

4 结合卫生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在帮助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新的卫生观念,预防疾病方面起到了很多作用。

但是对于一旦出现的疫情,特别是一些烈性的传染疾病就需要借助于卫生防疫工作,只有这样,爱国卫生运动才能得以更加有效的开展

成都市卫生防疫工作对推动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开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1953年7月,成都市发现大量专门传播乙型脑炎的黑斑蚊,并已不断发生此种病症,大肠杆菌也在冷饮食中不断发现。

乙型脑炎自5月6日开始至10月24日止,共计流行169天,7月前是散点发现,七月上旬连续增加,中旬为最多,下旬逐渐降低。

至8月更显著减低,直至10月22日,共计发病164人,死亡48人,死亡率29.2%。

根据情况,7月,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成立乙型脑炎防治科,举办灭蚊训练班和灭蚊组,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病家诊问与灭蚊工作

灭蚊工作组曾在121名患者中进行了家庭访问,在四周50公尺的积水沟喷射DDT,喷射地区共计1149.4平方丈,总计为2265178平方丈。

处理积水,凡?倒罐428个、堵塞树洞65580棵、倾换积水8655吨、疏通后去176615丈、铲除杂草620529斤,面积57948平方丈。

并深入流行重点地区(环城西部城郊)等处进行DDT大面积药物喷洒灭蚊,并对6岁至10岁儿童注射“乙脑”疫苗2万人。

为了便利研究和照顾经济困难患者,市卫生防疫站免费收治,并以川西医院和华大医院为临床研究中心。

至7月中旬,因病人增加随扩展至川西二院,传染病院等,共达床位一百张,自5月至10月,共计收治了164人,其中死亡48人,治疗116人,使全市发病患者都得到了住院隔离和适当治疗。

[4]   以上四方面的总结论述是建国初期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的主要特征,对当时四川乃至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的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成都市委:《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报告》,成都市档案馆,127全宗号,002目录号,1236案卷号。

[2]成都市委:《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报告》,成都市档案馆,127全宗号,002目录号,1236案卷号。

[3]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医药卫生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4]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流行性乙型脑炎1953年度防治工作总结》,成都市档案馆,127全宗号,002目录号,0178案卷号。

作者简介   张儒子(1986—),女,河南省叶县,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