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蹬火轮”复式按摩手法的机理分析

【摘要】  “脚蹬火轮”法首载于清《按摩经》,是一种成人复式按摩手法,此法通过在臂根天府穴处用脚短时间的蹬定,暂时性的阻断臂部经气的运行,从而治疗人体肩臂部气血凝塞不通的病症。从其按摩时的自体感受和功效主治及其机理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手法的临床发展和推广提供思路。

【关键词】 脚蹬火轮;臂根;天府穴;按摩;气血;自主神经系统。

脚蹬火轮”是一种复式按摩方法,首载于清《按摩经》[1]:“脚蹬火轮,人病两肩沉紧,手指疼痛,不能食物,此皆痰气风寒所致。用脚法蹬散,令患人仰卧,将臂伸开,从臂根天府穴用脚蹬住,稳定不可摇撼,觉手臂麻木,手似出冷气,轻轻将脚抬起,臂似火热,血气散矣。”笔者通过对古文献的参考和临床实践对“脚蹬火轮”法的现代机理进行了探讨,现论述如下。

1 臂似火热产生的机理分析   笔者根据“脚蹬火轮”法的操作方法认为,由于治疗部位有上肢大的动脉神经通过,故操作后有温热感循相应动脉神经分布区下行,患者自觉血气通畅,疼痛、沉重感随之而解。与Allen试验[2]手法类似:让患者握拳,驱除手内部血液。检查者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其前臂远端的挠、尺动脉搏动处,阻断血流,嘱患者放开拳,此时患者手部因缺血而皮肤苍白,然后检查者放开其中一侧动脉的压迫,若该动脉正常,则患者的手可迅速转红,反之颜色无变化。此时患者可由因阻断血流时的手部发凉伴随麻木的,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到放开动脉压迫后即可产生一种温热效应,麻木感迅速消失。二者的内在机理可能在于:动脉阻断后,其相应支配区的血液供应障碍,所以局部血运不畅,供氧不足,致使局部皮温降低;而局部因缺血产生的无氧代谢废物瘀积,刺激神经而产生麻木感。当血液再灌流时,可令局部血运、代谢皮温恢复正常;将无氧代谢产物运离该处代调掉,解除了局部代谢产物对神经的不良刺激,从而神经感觉恢复正常,麻木感消失。

2 手法治疗的机理分析。

2.1 中医 从其原文分析,其两肩沉紧,手指疼痛,不能食物,当为寒气或痰气闭阻经脉、分肉间而发的痹证。按《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所言: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钅是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员针与钅是针的用法均不损伤肌肉皮肤,而在局部揩摩、按压。其作用方式与按摩手法相似,是以按摩工具代替人手的按摩操作。其作用可泄局部邪气,使局部不足之气血充实,而祛除寒气或痰气的闭阻。其操作方式与“脚蹬火轮”法类似,故其作用机理亦当一致。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