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Ⅲ型呼吸衰竭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 Ⅲ型呼吸衰竭;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Ⅲ型呼吸衰竭又称医源性呼吸衰竭,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而没有缺氧,主要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后,肺泡氧分压增高,缺氧对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随之消失,通气量进一步减少,致缺氧改善而二氧化碳进一步潴留[1]。2008年5月上海市中医医院ICU收治了1例Ⅱ型呼吸衰竭因治疗护理不当导致Ⅲ型呼吸衰竭患者,经过原因分析及正确的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 2008年5月15日急诊诊断为“慢支急发、肺气肿、Ⅱ型呼衰、肺性脑病、呼酸合并代碱”。收入急诊观察室治疗,5月19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口唇紫绀,呼之不应,血气分析:pH 7.19,PCO2 121mmHg,PO2 226mmHg,HCO3—43.40mmol/L,BE 11.70mmol/L。经麻醉科急行口气管插管后转入ICU,经机械通气支持,积极抗炎,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5月26日顺利脱机。进行鼻导管吸氧,吸入氧浓度为40%,5月30患者再度出现意识蒙胧,血气分析:pH 7.240,PCO2 112.0mmHg,PO2 165.0mmHg,调整氧浓度为25%,给予加替沙星抗感染,痰热清清热化痰,可拉明兴奋呼吸,多索茶碱解痉平喘,兰苏化痰,中药补肺益气养阴等治疗, 7月2日血气分析:pH 7.38,PCO2 63mmHg,PO2 76mmHg,血常规,电解质正常,患者神志清醒,肺部感染控制,咳嗽咳痰少,气急缓解,康复出院。

2  导致Ⅲ型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

2.1  氧气疗法不当。

2.1.1  吸氧浓度和流量不当  氧疗是Ⅱ型呼吸衰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治疗,但是出现的问题也最多。经常因医护人员未能理解合理吸氧的治疗意义,见患者SPO2低于93%,认为缺氧会导致呼吸困难,而调高吸氧流量至4~5L/min,致使SPO2很快上升至100%,却忽视了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呼吸兴奋性的来源,从而加重了CO2的潴留。因此主张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给氧。

2.1.2  氧气湿化不够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易痰液粘稠,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水过少,氧气湿化不够;易导致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排出不畅,易结痂,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使CO2潴留进一步恶化。因此在O2吸入时,湿化瓶内无菌蒸馏水必须保持2/3,同时可以应用超声雾化以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增加病人舒适度。

2.2  不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长期慢性缺O2 ,呼吸困难,体质衰弱,进食差,意识障碍等原因而致无力自行咯出痰液,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响了通气功能。而呼吸道不通畅,导致呼吸困难,使医护人员再次以提高氧流量来改善患者SPO2,而忽略CO2的潴留的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首先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病情观察不够严密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CO2的耐受性较强,在PCO2较高的情况下,症状仍然较轻,在病情的观察上易被忽视,使呼吸衰竭进一步恶化。肺性脑病是Ⅱ型呼吸衰竭的最严重阶段,早期患者出现烦躁,医护人员易误认为缺氧引起,以提高氧流量来改善缺氧,但同时也更加重了CO2的潴留,当患者出现嗜睡时,医务人员误认为缺氧改善,患者安静了。因此,在早期医护人员应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不甚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及眼球结膜轻度水肿的体征,均可反映患者CO2潴留的情况。

2.4  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病情稳定时,护理人员未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极易引起CO2潴留,再次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方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