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初中一年级语文)

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注音。

论(  )亦(  ) 罔(  ) 焉(  )说(  )省(  )愠(  )诲(  )殆(  )。

二、解释加粗的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时习(   )不信(   ) 传不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后凋(   ) 其恕乎(  ) 三省吾身(   )。

三、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解释下列语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八.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①表顺接的________,②表转接的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E择其善者而从之F学而不厌。

九 补充下面诗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语段点将。

(一)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④知之为知之(  )(  )⑤是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解释下列词语。

何以:     是以:      下问:

2.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学,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粗词语。

(1)惑:  (2)忧:  (3)惧:

2.试着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lún yì wǎng yān yuè xǐng yùn huì dài。

二、怨恨;同“悦”,愉快;时常;真诚诚实;复习;迷惑;有害;凋谢;宽恕;反省;。

三、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5.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6.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7.(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8.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六1.儒;孔子及其门徒 2.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3.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七、。

八①A C E F ②B D。

九(一)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二)1.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三)(1)疑惑;(2)忧愁;(3)害怕。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这则是从学习态度方面论述的。 3.不畏严寒,坚强(意思对即可)。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