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食疗剑走偏锋

记者肖思思、王攀、陈宇轩:百姓的养生食谱上,总有各种各样的中药材

电视台热播、网络疯转养生秘诀和“食疗”、“药膳”有多少科学依据? 毕业论文网   “药食同源”有疗效也有风险   “湿气重”要拔罐,怕上火要凉茶。

在岭南地区,凉茶铺子随处可见,用中药材熬制而成的二十四味等各种凉茶,既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又是降火消暑的饮料。

食疗…‘药膳”的出发点,正是百姓深以为然的“药食同源”。

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将365种中药材分为上品、中品、下品。

上品无毒可食用,比如红枣、人参薏仁等,可以久服;中品有小毒,经炮制可食用,比如何首乌、麻黄、芍药;下品有毒,非治病不用,比如附子、乌头、半夏。

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山药等86种中药材在列。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新增了人参、夏枯草、当归等15种中药材

但部分百姓剑走偏锋,盲目追求食疗效果,因而造成健康受损甚至死亡事件。

2015年,浙江东阳一男子连续一个月每天服用何首乌,导致全身蜡黄。

化验结果显示,该男子肝功能严重受损。

在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应科学认识“药食同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认为中医有药疗也有食疗,比如食物红枣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说,实验发现,传统上认为有药效的食材,可以改善胃肠菌群结构,抑制有害菌群的活跃程度。

“一个人因糖尿病感到身体不适,多吃点薏仁,身体感觉会好一点。

因为糖尿病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给人身体状况带来变化。

薏仁能调节菌群结构,使人体的不适感得以恢复。

”   但专家指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不能当作食品“天天吃顿顿吃”,“是药三分毒”,临床上,有一些长期把中药材当食材吃而导致器官衰竭的病人。

厘清药材食疗三大误区   有些人觉得身体虚亏就服用人参等,以为可以补气健体。

中医专家认为,对阴虚体质的人,人参是不可用的,盲目吃人参,反而消耗阴津,使症状加重。

滥用“药物食品”,近年来,“海马酒”、“人参”软糖等药物食品流行起来,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有害健康;还有些人自制“药物食品”,如长期用甘草泡茶,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懂“药食同源”,却不懂得药物配伍中药有“性味”之分,药食同源药物都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是对立的。

如果不懂得药物的配伍,“寒温”乱用,不仅不会见效,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一些正规的药材经过炮制,可把毒副作用都去掉或减低,此外,还有药材的用量,超量可能产生副作用。

如果不掌握这些盲目食用药物,将适得其反。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