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探讨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现状,总体来看,目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91—02。

总体来说,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的文献并不多,其研究成果多以论文形式散见于各种学术期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大块:

一、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现状研究

目前对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法,此类研究多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有的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环境研究

云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云南省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的项目论文《云南省农村四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调查与对策研究》(傅金芝)一文从少数民族家庭结构状况、少数民族父母文化水平和职业类型、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入、少数民族家庭文化精神氛围四个方面对哈尼族、傣族、纳西族、拉祜族四个民族家庭作了调查,认为:少数民族家庭结构稳定,有利于儿童健康个性特征形成,但过多的子女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不利于优育优教;少数民族家庭父母文化水平偏低,职业类型单一(以农业为主),十分不利于家庭教育;与城市和较富裕的农村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入明显偏低,不利于丰富儿童见识、拓宽儿童知识面;少数民族精神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孩子在家庭中能接受到许多传统文化,但孩子所拥有书刊比率较低,有待改善。

李桐、盛永红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现状及对策——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负担率的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一文,重点调查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现状,该报告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现状存在的问题: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子女辍学现象依然严重;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明显偏低;三、少数民族应享有的教育优惠政策未能完全落到实处;四、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基本落实,但非义务阶段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过高;五、农村家庭中家长文化程度偏低。

这些基于实地田野调查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家庭环境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并提供了一些少数民族家庭状况研究的基本参考范式。

2.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观念研究

家庭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开展家庭教育的认识,包括对家庭教育目的、任务的认识,对子女学业和职业的期望。

《云南省农村四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调查与对策研究》(傅金芝)一文认为:目前四种少数民族家长的教育观念大多数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他们初步认识到养育儿女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但也有不少家长还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甚至不清楚养育孩子究竟为什么,对家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的认识不够。

3.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内容研究

王德清教授在《论苗族家庭教育内容———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干塘寨个案研究》中总结了苗族家庭教育内容:一、生产、生活、自然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认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是生产、生活、自然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观察、口传心记等方式获得;二、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苗族家庭教育中的伦理道德内容主要集中为孝、勤、和、善,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榜样模仿对家庭成员起着教育的作用。三、习俗方面的教育;四、民族历史方面的教育,追溯民族的历史,探寻民族的由来,是每个民族文化和心理的需要,因而民族历史的家族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五、传统审美方面的教育

李泽然、车金明的《哈尼族传统教育内容、形式及特点》也涉及哈尼族家庭教育内容,由于传统的哈尼族教育中没有学校教育,因而传统教育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一、以农耕知识为主的生产知识教育;二、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手工艺知识的传授;三、草医草药知识的传授;四、狩猎知识的传授;五、传统宗教知识的传承;六、伦理、道德知识的传承。

此外,还有唐棋《苗族家庭教育研究—贵州松挑苗族自治县干塘寨个案分析》,李伟峰《少数民族家族教育浅析》,谭忠秀《布依族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研究——贵州独山县中安村教育人类学个案研究》等文章也涉及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内容,归结起来少数民族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生产劳动教育。对我国各族群而言,创造满足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是首要任务,这对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尤其重要。

②伦理道德教育。道德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法律以外的唯一标准,为了族群伦理秩序得以延续,伦理道德教育就成了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

③宗教信仰教育。宗教信仰在我国民族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各种宗教的禁忌、礼仪、教义等渗透进民族文化中,这种渗透意味着一种无形的教育,这种无形的教育对道德教育中的行为规范、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历史教育。追溯民族的历史,探寻民族的由来,是每个民族文化和心理的需要,是各民族内部认同感、凝聚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族传统教育。在与汉民族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为了传承本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在家教中非常重视民族传统的相关教育

二、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研究

家庭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民族家庭教育发生了在内容、方式、教育主体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各民族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外来文化渗透的考验。我国学校教育主要强调主流思想,家庭教育实际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年幼者通过家庭教育,掌握了本民族文化。特别是对于没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不发达的民族来说,家庭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唐棋《苗族家庭教育研究—贵州松挑苗族自治县干塘寨个案分析》认为:虽然苗寨的家庭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其中的生产、生活经验、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仍是目前苗寨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实践上讲,苗寨苗族家庭教育仍具有传承苗族文化的功能。

三、其他研究

除了以上研究,有关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还有桑国元《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及其对女童发展的影响》,张心亮、邱仁富《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思考》,杨政治《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我见》,龙延平、龙叶先《三个教育阶段对民族家庭教育投资回报的量的分析研究——以民族地区抽样研究与个案追踪为例》,龙叶先、龙延平《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分析——以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教育经济收益为个案》等。

桑国元《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及其对女童发展的影响》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的优良传统,认为少数民族优良的家庭教育包括:品行教育、生产劳动技能的教育、审美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即赞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社会中并存)。桑国元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女童发展:一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二是家长的文化程度;三是家庭规模。他的文章呼吁人们“关注少数民族女童发展,革新家庭教育”。

杨政治《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我见》指出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一、缺乏共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不统一;二、缺乏沟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宽严尺度不统一;三、缺少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步调不统一。并提出了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一、适时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认识;二、经常进行家庭访问,帮助家长解决教育疑难问题;三、建立家长委员会,制订家庭教育常规。

龙延平、龙叶先《三个教育阶段对民族家庭教育投资回报的量的分析研究——以民族地区抽样研究与个案追踪为例》和《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分析——以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教育经济收益为个案》两篇文章都是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回报的研究。此外,还涉及家庭教育变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的对策研究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少数家庭教育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索或深入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涉及家庭教育现状、变迁、对策以及其他如投资回报等方面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现状的描述,提出的对策建议也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意义以及家庭教育研究模式的建构的研究极少涉及。

参考文献:

[1]哈经雄、腾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

[3]范中杰.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

[4]傅金芝. 《云南省农村四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调查与对策研究》online.,云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云南省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研究课题》.2008.1.1,2009.12.14,王德清.《论苗族家庭教育内容———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干塘寨个案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6]李泽然、车金明.《哈尼族传统教育内容、形式及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2001.

[7]李伟峰.《少数民族家族教育浅析》[J],民俗研究.2008.(1)。

[8]桑国元.《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及其对女童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6).

[9]龙延平、龙叶先《三个教育阶段对民族家庭教育投资回报的量的分析研究——以民族地区抽样研究与个案追踪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05.(6).

作者简介:李雪(1985—)女,哈尼族,云南普洱人,助教,教育学硕士。工作单位: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