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李健。

【摘要】区块技术能够起到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作用,其应用目前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在公共事业领域,区块技术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文章通过梳理区块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以教育、医疗、公共卫生、文化、电力、政府基本社会保障、交通等公共事业具体领域为例,分析区块技术如何缓解当前相关领域的困境,介绍区块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一些实际案例。但由于区块技术还未成熟,需适时关注其发展动态,把握发展机遇,谨慎对待在研发与应用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风险。

【关键词】区块技术  公共事业  发展优势  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ki.rmltxsqy.2020.05.006。

当今世界,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大国力量的重要体现。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区块技术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其发展能够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塑造国家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一个象征。因此,区块技术的研发成为各国的必争之地。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规划和具体措施,推动区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分为公有区块链(公有链),行业区块链(联盟链)和私有区块链(私有链)三类,分别针对不同的现实需要。

区块链(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是由若干个有时间顺序、包含交易信息区块从后向前有序链接起来的数据结构。由多方(任意节点/预选节点/特定节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总账,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用算法(共识模型)提供一个可信任的环境,确保节点的交换数据过程和交换历史记录不被篡改;节点数据会同步到经过共识的最新数据;整体节点维护的数据本身客观反映了交换历史。

区块链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

上个世纪80年代,数字货币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2008年,《比特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又称《比特币白皮书》,作者匿名“中本聪”将其发表在密码学网站。中文翻译版最早将原文中的“chain of blocks”译为区块链。至此比特币现世,区块链也开始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区块链与比特币关系密切,但起初人们更加关注比特币这一数字货币的发展状况。2013年,人们逐渐意识到比特币在没有中心化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运转良好,大家才开始关注支撑比特币系统的关键要素——区块技术。作为区块链的首例应用比特币系统的良好发展态势,使专家人士看到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的区块链的无限可能,或可将其应用到更广阔的空间。

区块技术可以应用在不同领域。区块链与产业结合的应用模式,克服了原行业的发展劣势,将行业特色与区块技术优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特点及行业优势,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并参与到社会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来。

区块链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匿名性、信息可溯源、信息不可篡改。以下结合联盟链描述其具体特点:

去中心化。区块链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预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均等。

开放性。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行业区块链的数据由预选节点写入,其他节点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限定查询区块数据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中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由算法保证实现,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

信息可追溯。区块链是保存历史交易数据分布式数据库,通过调动节点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多节点无差别记录,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追溯。其机制就是设定后面一个区块关联前面一个区块的一个哈希值,仅当识别了前面的哈希值才能连接,以此形成一条完整的链。

信息不可篡改信息一旦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将会永久存储,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极高。

各行业可以依照客观情况,切实结合行业自身发展特点,适当引入区块技术,克服自身行业当前发展的桎梏与不足,探索基于区块技术下的应用模式,努力为市场注入新鲜活力,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進而促进科技与社会的进步。

我国对区块链的态度及政策发展

各国政府对区块发展持不同态度,多数国家重视区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少数国家对区块技术及加密货币持“积极拥抱”的态度,部分国家对加密货币明确了监管政策。例如,澳大利亚、韩国、德国、塞浦路斯、阿联酋、马耳他等国家发展区块链产业,并制定了产业总体发展战略;美国、中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芬兰等国家陆续制定了区块链监管方面的法规。

我国对区块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显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从2008年比特币诞生以来,我国政府就密切关注区块链领域,期间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区块链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动作用。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对区块链作出四点指示:一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二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三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四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目前,针对防疫物资捐赠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和公信力不足等问题,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导发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博雅正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博雅医链”战“疫”医疗物资捐赠存证公益平台。平台免费为捐赠与受赠双方提供物资确认、可信存证,信息查询等服务,区块技术分布式、防篡改、可溯源等特性提高了平台捐赠信息的透明度与公信力,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公开透明、可追溯、可反馈的监督途径,这是用区块技术保证信任的又一力证。

文化领域。互联网、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兴起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互联网为文化和文艺作品提供了多样化的推广平台,提升了作品的传播速度,扩展了作品的影响范围。但在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平台和人员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肆意流转非原创作品,这种侵权行为损害了原创作者的权利和相关利益,扰乱了文化产品发展传播的网络市场秩序。

专利版权确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创作者的经济利益和法律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专利版权确认过程中,区块技术保障申请者和专利的具体信息在时间和内容上是加密且不可篡改的。具体表现:1)在专利确权过程中区块技术能够为作者的相关工作留下合理、可靠、精确的证明,有效限制造假情况的发生;2)作品确权上链后,每次有效下载操作都将被记录,保障创作者的合法收益,同时也可以为版权转让提供便利;3)利用区块技术来声明所有权,针对任何数字形式类型的艺术作品,发行可编号的限量版作品。

区块技术在数字文化产品确权中的应用提高了认证的效率,降低了认证的成本,保障了原创作者及作品的合法利益,可扩展应用在专利、合约、遗嘱、学历证明等相关领域。类似地,可推广至公民信息确认领域。可以建立公民信息数据库,沿着生命成长历程将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验证上链,确认公民有关权益,在处理社会事件时将简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区块信息数据库可为个人信用系统提供充分而有力的史料支撑,有助于建成完整、合理、有序的信用体系。例如,农民工子女入学需要的一系列证明;国家各银行对于公民的信用评估等。

电力(能源)领域。2019年12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区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成为一大新话题、新亮点。通过区块技术,能源交易将向世界各地的所有消费者开放,以加密货币支付作为安全保障,而合同将仅仅是数字——智能合约。所有的交易都被数千个“证人”验证,每笔交易都将以防篡改的方式被永久记录。

以电力系统为例。在交易和供电模模式上:传统的电力能源交易依赖第三方银行机构,交易环节多、流程耗时长、效率低;电力系统供电时需從中心的发电厂输送至个人用户处,中间流程造成电力损耗,交易成本较大。在数据存储方式上:电力系统的所以相关用户信息交易记录采用中心化存储方式,数据安全系数低;数据库受到攻击时,无法保障数据安全、交易安全和用户隐私。

区块链模式下,电力生产者,售电部门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智能合同”约束各方。“区块链+电力”模式中,数据存储方式是分布式管理用户数据信息及相关交易记录,安全共享数据。在交易和供电模式上电力系统各节点相互独立且平等的,分别进行决策,点对点进行能源交易,减少电力损耗,降低资源成本和交易成本。所有交易公开,交易节点可以匿名,保证用户隐私及交易安全。交易数据可溯源,增强了交易各方的相互信任,提升网络安全,促使区块链电力系统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政府基本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不够透明,滋生腐败等现象。区块技术可以助力政府系统,抑制管理系统中的官僚作风,提高政务透明度及政府运行过程中的效率;确保数据真实性,推动政府数据开放;促进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推进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雄安新区,从建设的每一栋楼、种下的每一棵树到每一位建设者的工资,都有区块链的影子。区块技术让劳务工人的劳务工资实现了透明拨付。截止至2019年10月,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累计为11万人次建设者按时发放工资;推出首例“区块链+订单融资”产品,合作银行成功授信400万元;实现项目工程、租地补偿一键拨付;上链企业约1700多家,管理资金近30亿元。

社会爱心人士会自发组织募捐帮扶活动,以协同宏观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但目前社会上一些求助信息真假难辨、善款流向不明、捐赠监管体制不够完善,进展状况信息披露不足、信任机制不可靠等现象也时有发生。爱心捐款迟迟无法作用至弱势群体,一面是社会公众慷慨解囊、守望相助献出自己的爱心,一面是善款流程不清、去向不明。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且问题解决速度将决定社会健康发展的程度。

区块技术“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家建立信任机制。分布式账户技术保证信息安全可信,追溯过程确保爱心捐款精准到达受捐者手中,让每一份捐赠真实、有据可查,保护隐私的同时增强了互联网公益的可信度、真实度。

2016年7月31日,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在2016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宣布,蚂蚁金服尝试将区块应用于公益场景,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区块链公益筹款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让很多人第一次明白区块技术在公益场景中,能发挥何种作用。另外,一些国际援助基金会等慈善机构,现已采用了区块技术。安全的、透明的分布式账户技术,切实保证公益事业精准、透明、高效作用至需要人群。

交通领域。2019年3月,杭州地铁联合支付宝推出了基于区块技术的电子发票。乘坐杭州地铁的顾客通过杭州地铁App、支付宝即可一键完成扫码、过闸支付、开票和报销的全流程。整个流程实现无纸化、无人化,更为便捷、环保,减少了高峰期间乘客滞留车站、排队领取发票,影响通行效率等情况。未来,“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系统”将会进一步研究应用于全国公交、出租车、机场大巴等各大交通网络中,让全国人民出行更绿色、更高效。

结语。

技术限制。虽然区块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且在公共事业应用潜力巨大,部分应用已比较成熟,但还有其他应用仍需进一步研发和推进。受时代发展制约和科技的限制,区块链的发展仍有不足之处,如区块技术不够灵活、扩展性不足等。当下应着眼于解决阻碍区块发展的主要矛盾,寻求新的发展。如区块链系统的加密算法是安全哈希算法,亟须结合现实情况整合当前零知识证明、全同态加密等前沿技术,落实更新符合现实情况的区块技术;区块链本身的性能问题导致吞吐量和存储带宽的矛盾;比特区块链网络每秒3~7笔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整个金融体系的支付结算需求,应当匹配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并研究其内在冲突,积极研究并寻找适用的解决方法等。

风险。区块技术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风险。“去中心化”的特点将会带来一定的监管难题,如果全然没有国家把控方向,一旦失去监管,别有用心之人便可趁虚而入。分布式账本导致数据存储量激增,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冗余,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信息不可篡改”,在原生数据出错的情况下,由于其不可更改的特性,使得错误信息无法及时被修改。“信息公开通明”,区块技术的首要特征是不可逆转,不可捏造,但条件是“私钥安全”。在区块链上,所有信息公开透明,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数据备份,但数据保密技术完全由私钥决定,私钥一旦泄露或者丢失,将会有不可预知的风险。故而我们在关注区块链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应注意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及可能造成的风险。

宏观建议。区块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前沿技术,我国应当把握时机,发挥优势、适宜发展、加速发力,抢占技术制高点。我国拥有良好的社会市场秩序,社会与经济发展环境稳定,能为区块技术的创新研发提供较好的开发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形成领先优势。在充分发挥优势之余,我国还应当首先建立健全区块技术研发与应用相关政策与法律体系,明确区块链的技术范围与可接受程度。其次,要培养区块链专业人才,把握好技术与人的关系。要大力发展技术,更要匹配高水准的技术人才。最后,区块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存在与许多行业结合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区块链的技术限制,我们应注重强化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走在区块链领域的前沿。

在可编程数字化经济崛起的时代,要激发区块技术发展潜力,一方面应切实解决当前数据加密技术、存储和吞吐量等技术问题,同时考虑制订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准则和技术标准。区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并非是处理问题的“万能钥匙”,带来机遇的同时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除了区块链所依赖的技术,研究者更应该综合關注区块链以外的点和面,注重解决现下的技术难点,克服研究发展瓶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促进区块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网络生态的智慧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71932002;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欢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程辉,2019,《区块技术驱动下的税收征管与创新》,《财政科学》,第9期。

冯翔,2019,《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育资源治理:理念与路径》,《中国远程教育》,第12期。

何蒲、于戈、张岩峰、鲍玉斌,2017,《区块技术应用前瞻综述》,《计算机科学》,第4期。

韩秋明、王革,2018,《区块技术国外研究述评》,《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期。

石进、邵波、苗杰,2019,《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共享平台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第20期。

谭文安、王慧,2019,《基于智能合约的可信筹款捐助方案与平台》,《计算机应用》,第12期。

王瑞锦、余苏喆、李悦、唐榆程、张凤荔,2019,《基于环签名的医疗区块链隐私数据共享模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6期。

吴桐、李铭,2019,《区块链金融监管与治理新维度》,《财经科学》,第11期。

吴为,2017,《区块链实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晓玲,2019,《区块技术在打骗打虚工作中的构建与应用》,《税务研究》,第2期。

王媛媛,2019,《保险科技如何重塑保险业发展》,《金融经济学研究》,第6期。

朱婉菁,2019,《区块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考察》,《电子政务》,第11期。

张亮、刘百祥、张如意、江斌鑫、刘一江,2019,《区块技术综述》,《计算机工程》,第5期。

张楠、王名,2018,《公益4.0:中国公益慈善的区块链时代》,《中国非盈利评论》,第2期。

张永恒,2019,《区块链与数字出版:机制、前景与挑战》,《人民论坛》,第33期。

郑敏、王虹、刘洪、谭冲,2019,《区块链共识算法研究综述》,《信息网络安全》,第7期。

张俊、高文忠、张应晨、郑心湖、杨柳青、郝君、戴潇潇,2017,《运行于区块链上的智能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需求、概念、方法以及展望》,《自动化期刊》,第9期。

李青、张鑫,2017,《区块链:以技术推动教育的开放和公信》,《远程教育杂志》,第1期。

Wenqing Zhao and Zhuoying Ma, 2018,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Higher Education Field", 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Law (ICPEL 2018).

责 编/张 晓。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