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管理效率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财政收支规模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财政收支平衡程度却持续下降,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支出管理效率不高。

财政资金分配过程,轻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重向国家伸手要钱,轻花钱效果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本已紧张的财力愈显紧迫。

所以,必须强化支出管理意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效率

毕业论文网      一、我国财政支出效率现状      (一)财政支出结构效率低。

财政支出的五个项目中,经济建设费仍占主导地位。

即便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到2002年仍占30.3%,位居五项支出之首。

可见,我国财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承担着经济建设的重任,这与公共财政的方向,即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相违背的。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费的增长也十分迅速,由1978年的52.90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4101.32亿元,增长了约77倍,增速惊人;所占比重也从1978年的4.7%上升到2002年的18.6%,且在1990年超过国防费,位居总支出的第三位。

行政管理费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必然结果,但它同时也隐含了机构臃肿、人员膨胀、铺张浪费等问题,具有不合理性。

(二)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中,仍存在着“越位”与“缺位”问题,供给力度在一些领域里过大而在另一些领域不足的现象并存。

越位现象大致包括四种:一是有些企业的挖潜改造资金、流动资金等本应由市场调节的由公共财政负担了;二是各种补贴过多;三是各类庞杂的事业费,其中很多本应通过有偿服务或自筹资金运转的,现仍由财政供给资金;四是行政机构及人员管理尚无法可依,致使行政支出负担过重。

缺位现象包括: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社会公益事业供给乏力,对财政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偏少等。

(三)转嫁性财政支出效率无法控制。

对非财政担保的国外贷款由财政负责偿还、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由财政出资剥离、金融风险转由财政化解,国有企业财务挂账等转嫁性财政支出,纯属被动支出,什么时候支出,有多大数额等等,既是不确定的,也是财政甚至政府难以预测和控制的。

此外,还有很多显现的或潜在的转嫁性支出,如农村合作基金会、一些商业银行支付危机和违法集资、乡村债务包袱的化解等。

这些负债的一部分,或迟或早会转嫁给财政

转嫁性财政支出,其经济效率有的很低,有的根本无效率甚至是负效率

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途径      (一)健全制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1、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各项制度。

首先,应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次,应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

再次,应该健全公共部门的包括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内部效率机制。

2、完善实施机制,强化执行的考核和监督。

首先,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充分的信息,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执行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其次,应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惩罚力度,提高其违约成本。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纠正意识形态中的落后不当方面。

(二)构建新的财政支出运行机制   1、在更好明确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划分各级财权,规范分税制财政体制,做到对财权与事权基本统一。

在此基础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的设计既要考虑受让者的受益能力,更要考虑调动受益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推行零基预算

建立合理的支出结构,必须根据公平和效率原则,确定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和一般领域。

要通过零基预算的编制,反映财政经济改革的趋向与目标。

在大力压减行政经费和财政补贴的同时;合理增加公共设施建设投入、社会保障投入,特别要加大对科学技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使财政支出在资助国民提高素质、提高国家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

3、推行综合预算

将各部门预算内外财力统一纳入预算收支之中,由财政统筹安排,避免社会资源流失和低效分配。

4、在上述基础上,实行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中,支出具体到项目,避免预算的模糊性带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影响支出效率,也使对支出的评控具有明确目标,具体可行。

5、加快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步伐。

取消单位账户和会计人员,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和核算中心,将所有财政性收入和支出都通过该中心办理。

6、加快政府采购步伐。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进一步向世界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也面临着世界范围的强大竞争。

要结合国情,加快立法,健全制度,全力推进政府采购。

要理顺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构建快捷优质高效的政府采购服务网络,加大政府采的力度,增强政府调节经济能力。

(三)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确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层次。

根据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为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

其中,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

这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

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各个政府部门财政支出效益

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监督机构、财政政策研究机构等,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财政管理层次,可将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进一步划分为国家、中央、和地区三个层次的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

2、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有关工作制度。

首先,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明确,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

其次,结合预算支出管理实际,在各主要环节加强制度约束。

部门要对影响财政支出绩效的因素进行预测,并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计划,这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前提。

第三,做好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强化和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3、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

建议按财政支出的功能将单位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经济建设、教育事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国防、农林水、政府采购等九个大类,并且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再进一步细分若干小类,以便开展评价工作

4、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在财政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

总之,财政支出问题既是政治经济中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应当成为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一项战略选择。

财政要振兴,经济要繁荣,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

这一切,都要求财政支出效率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别无选择。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