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税务审计工作开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和复杂需求,国家税收体制的日益改进和完善,税务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职能差异逐渐增大,呈现独立趋势。

税收审计这个概念也越显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其应当包括对税收和管理机关的相关税收征收管理活动和纳税单位税款计算和缴纳的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本文通过描述当下我国税务审计工作的现状,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税务审计工作的总体思想策略,促进国税务审计工作更加系统全面化、规范合理化地开展,旨在对税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及涉水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税务审计 现状 待改进点 优化策略   一、我国税务审计工作现状概述   我国实施的税务审计税务稽查被确定为税务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

两者的执行主体皆为税务机关,但两者在性质、程序以及处理方式上有本质区别。

税务审计不再仅仅局限着眼于审计税务部门自身税收征管行为,而是强调依据税收法律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法律法规,由税务机关检查测试纳税人的财务会计资料、交易相关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以求确定纳税人合法、真实、完整、准确地核算和申报应纳税额。

目前,税务审计在我国最突出的具体应用表现为涉外涉外税务审计以及税务风险管理审计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总局制定出台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试行》,以45家定点联系企业为首批试点,开始了税务机关针对大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标志着我国对企业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012年11月在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进一步提出,要构建以税收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税务审计作为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对税收风险的核心手段,要探索实行大企业税务审计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度较高的企业,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规范、科学地开展审计工作。

风险评估发现的重点风险领域开展专项税务审计,对带有集团、行业普遍性风险的采用联合税务审计,对大企业集团特有的供应链重组、组织架构变化、关联交易、跨境交易等实施重点审计

目前,税务总局与各地税务机关及国税、地税之间探索实行上下联动、扁平化、团队化、一体化、服务个性化的税务审计工作方式。

以中石化集团作为税务审计的执行点,对该集团下属的两百多家企业运用计算机以及抽取全系统业务骨干进行人工测评的方式进行初步税收风险测评。

对集团中税务风险较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部署开展税收风险自查。

结合各地税务机关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督导及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再选取重点审计企业,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从企业集团ERP系统中抽取电子财务数据,结合前期掌握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2013年总局又对中国烟草总公司等3户定点联系企业集团开展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累积了税务审计工作经验,改进完善了相关工作流程,使得税务审计工作的深度和效率均有提高。

二、税务审计存在的待改进点   从我国税务审计的发展来看,已有一定的雏形和成效。

但伴随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在不断地出现,需要在摸索和实践中思考和改进。

(一)税务审计的体制不够系统全面化   1.制度。

税务审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一是税务审计的定位不够明确统一,依法执行强制力也不够。

再者,虽然现在已有相关法律的出台,但针对性较差,其中原则性规定较多,而可操作性较差。

税务审计人员在操作中统一的执法标准也较少,多问题是依靠个人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处理的。

审计各流程之间缺少必要的约束制约机制,易发生存在较大的职业风险

另外,从目前我国税务审计的现状来看,税务审计的范围仅局限于在“大企业”中进行,对于税务风险同样很高的中小企业未有涉及,这会导致税务审计工作很难全面、规范地推进下去。

2.认识意识模糊。

由于税务审计的定位、体系不清,执行税务审计时所参考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并不十分完善和统一,使得许多审计人员以及纳税人对于税务审计没有准确的认识。

审计人员很难深入进行工作,缺乏工作的方向性和统一性。

而许多企业会认为税务审计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内部审计部门也不会关注税务风险的日常控制和管理评价,管理层会发生不积极配合,不愿提供单位信息资料或是避而不谈敏感问题避,敷衍了事来应对税务审计

(二)税务审计的技术支持需要与时俱进   1.审计人员相关的专业技能还有所欠缺。

税务审计工作实际上并不是一项好理解、易操作的工作。

执行税务审计人员需要的是会运用审计技术、懂风险管理且精通税务知识的复合型人,能够在审计时流畅运用如内部控制的测试技术、分析性的复合技术等一些专业审计风险管理技术。

在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社会审计机构中、甚至是税务机关和审计机关当中,这样的具兼有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工作技能复合型人才还是相当匮乏的。

从事税务审计的许多机关人员都是具有较老资历的老员工,虽有较长的工龄和税收经验,但因为鲜有受过专业的审计或者是风险管理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辅助软件使用等新技术并不了解也缺乏认识学习。

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执行税务审计程序、面对信息数据处理分析无所适从,大多数时只能流于形式,对工作开展带来不便,税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得不到提高,甚至还有可能影响正确的工作决策。

据最近一次较大规模对我国税务师行业人员情况的统计,全国税务师从业人员102161人中有执业注册税务师41838人。

其学历结构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形态,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85%,本科人数不到五成。

而从业人员中拥有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和律师资格的人员有6712人,占从业人员比重的6.57%,因流失注册会计师1077人,还比上一年度减少1.75%。

数据显示表明:税务行业具有高学历、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2.税务审计的技术支撑不够。

我国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程度层次不齐,各地系统五花八门,已不能满足现代税务审计的需要。

除此之外,这种技术支撑不足还体现在:被审计单位数据采集与存储不及时、缺乏企业税收管理基础信息库,海量数据分散于多个税收征管环节和信息系统中;信息化平台的数据交换功能不强,任务协作、数据交?Q效率低;审计数据分析系统与企业定制开发ERP软件对接质量有待提高等。

三、优化税务审计工作的策略   (一)拓宽税务审计的思路理念   税务审计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一定强制性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这种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一方面体现在监督评价税收征收行为。

实施监督评价的是国家审计机关,也可以反映为税务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机构实行监督评价;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监督评价纳税行为。

纳税义务上,该监督评价也可以表现为政府监督,在促进企业自身增值方面,其是企业内部监督,而在维护社会的公平竞争方面,其又是社会监督

履行纳税义务、促进企业增值、维护公平竞争,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因此,不仅是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行为实施有效监督,为了实现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监督的目标要求,通过分析企业业务流程,执行税务预警,查找企业潜在的税务问题和经营管理上的漏洞,提出合理化建议,企业税务管理会有更好效果。

这就促使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样有必要对纳税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监督检查,将税务审计从一种变被动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

除此之外,为缓解税收企业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发生不可必免的经济冲突。

注册会计师可对企业遵守税务相关法律进行监督、对其纳税行为进行评价和鉴证。

在实现公平负税的同时,帮助纳税人改善及时调整好企业的经营观念,查找其内部控制漏洞,帮助其完善纳税筹划方案、解决税务难题,规避其因税务事项而承担违反法律法规责任的风险,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这样的税务审计思路的扩展,也促进征收机关改进工作,缓解征收机关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因此,在税务审计的实施与开展上,不应仅仅局限于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的税务审计,而应该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融合在当下的税?栈?关执行的税务审计工作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独立审计体系。

据此,确定税务审计的法律地位,明确各审计主体的职责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颁布具有针对性的规范准则及具体审计的应用操作指南。

同时,将税务审计的范围有“大企业”扩展延伸向税务风险及漏洞更加严重的“中小企业”中,逐步达到税务审计企业全普及化。

实现的不仅是对纳税进行监督,而且也间接能够对收征收机关进行有效监督,使各税务监督、稽查审计部门强化自我管理,达到提升自我工作水平效率的效果。

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纳税人内部审计部门能够从思想层面加强正视对税务审计的意识,维护税务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从更深层次而言,其增强国家推行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力度,使企业更好地践行国家相关规定,促进国家完善税务制度,推动国家税务体制的发展,为国家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二)培养高素质型税务审计人才团队   税务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制约税务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税务、会计、审计知识,税务审计人员还需要地掌握了解等地域性信息当地行业和企业的一般经营情况。

因此,要定期给参与税务审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业务培训和知识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税务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理念宣传,为提升税务审计工作的质量打好思想基础。

通过谈话、活动等方式展现税务审计的必要性,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要,以更加饱满而热情的态度投入进税务审计工作当中,来适应审计税务制度不断的变化。

根据税务审计体系扩大的思想,应当将不同领域的税务审计人员有效地整合,明确各自的税务审计分工,避免工作重复。

搭配具有计算机技术、数据统计分析、行业审计风险控制、战略管理、税收财政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组建科学分工、密切合作的专业化税务审计团队,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税收风险企业税务诉求。

(三)推进税务审计的信息化技术覆盖   税务审计需要进行信息化革新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在鉴国外各国家税务审计的前沿思想经验和先进技术成果,解决信息化审计中遇到的难题。

第一,加强税源监控的信息化进程。

抓紧开发技术支持工具,深化税务审计信息体系建设和软件平台开发,从而提升税务审计的精准度。

如加快开发具有高度通用性,能与绝大部分财务会计系统兼容的税务审计软件、风险评估软件,审计结果反馈和跟踪等软件等。

第二,注重审计程序及过程的信息化实现。

企业风险自查、电子数据抽取、风险识别分析排序和工作底稿填列等关键环节实现技术突破和工作创新。

可以将重点着眼在研发企业ERP税务审计技术。

鼓励企业优化ERP系统,将常见或重大涉税风险点嵌入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相应模块,利用ERP系统中的海量数据实行电算化税务审计,实现涉税风险的自动识别和推送,利用行业化涉税风险点归集、穿行测试和分析性复核等工具提高税务审计的工作效率。

第三,重视信息沟通渠道的建设。

审计主体之间的涉及税务审计的数据系统进行对接,争取实现各区域税务征管信息无阻碍共享,提升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实时性,拓宽税务审计的信息源和消息面,并持续优化系统资源共享模式,最终达到全国税务审计口径、原则、程序一体化的效果,全面提升税务审计信息畅通及时传递流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