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60例临床观察

论文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穴位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鼻丘太渊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等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

方法:选用药物曲安奈德、VitB12、利多卡因注射穴位鼻丘、太渊、迎香、合谷、足三里

结果:360例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近期疗效显效196例,有效15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6%。

远期疗效显效135例,有效163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为83%。

结论:此种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通利鼻窍,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简便易行,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4年8月~2008年10月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0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69例,女191例。

年龄15~65岁,平均35岁。

有哮喘病史者34例,有变应性疾病家族史者69例。

病程1~8年,平均2年7个月。

本组病例除67例外,其余患者均使用过一种或数种不同的方法或药物治疗过,其中使用过黏膜血管收缩剂者120例,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者57例,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者112例,使用过中医药者170例,脱敏疗法治疗者21例,鼻部微波、等离子治疗者44例。

治疗方法:穴位:鼻丘、太渊、合谷、迎香、足三里

药物:曲安奈德注射液30mg(3ml),VitB12注射液0.25mg(0.5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

抽取上述药品于注射器中,总计量5ml。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双鼻填塞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每间隔5分钟1次,连续2次,以收缩、麻醉鼻腔黏膜

选用口腔科长5号注射针头,取除鼻腔棉片,双侧鼻丘黏膜下各注射0.5ml药液。

选穴处皮肤碘伏消毒,每穴位注射药液0.5ml。

每2周1次,4次为1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疗效判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分2次进行疗效判定,近期疗效于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远期疗效治疗后2年进行。

结果      360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近期疗效显效196例,有效15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6%。

远期疗效显效135例,有效163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为8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众多,各有一定疗效和优缺点,特别是对于病史长、前后尝试过多种方法治疗均不够理想,或近期复发,症状明显的患者,我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而患病。

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主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此两经穴位

十二经各有一个原穴[1],原穴虽皆分布于四肢,但它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一旦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导致功能失调,即循经取其相应的原穴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全身诸脉精气汇集之所,又为肺脏真气所注之处,注射药物能更有效地发挥其通腑化瘀,改善病理状态的功能。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也是一个极为常用的名穴,治疗范围相当广泛,有良好的清泄阳明,通络开窍的功能。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其经络亦运行于鼻,为强壮身体和健脾胃的常用穴,中医古籍深刻认识到疾病发生,正虚为本,脾胃虚损,百病由生,治疗疾病,脾胃为先[2],故选足三里健脾胜湿,扶正固本。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清肺热,散风邪,通鼻窍,为治鼻病主穴。

鼻丘位于中鼻甲前上方的鼻腔外侧壁上,外观呈丘状隆突,此处有丰富的鼻腭神经末梢。

鼻丘部注药前须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填塞鼻腔,收缩和麻醉鼻黏膜,以更好地显露鼻丘部便于注射操作。

肾上腺素也有激动肥大细胞受体,抑制其释放组织胺和白三烯等过敏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一般用前鼻镜撑开鼻孔即可窥清鼻丘部,将药液注入黏膜下即可,若有条件亦可在鼻内镜下进行注射视野会更清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