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商丘全域旅游发展探析

摘 要: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为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方向,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只关注游客数量的增长,更加要重视旅游质量的提高。

本文以商丘旅游业的发展为例,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最新成果——全域旅游的理念为商丘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供给侧;商丘市;全域旅游   一、商丘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以其无污染、见效快等特点已经成为目前各地争相发展的对象,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2016年旅游业对我国GDP的综合贡献率已经达到了11%,但在当前各地争相发展旅游业的情况下,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对商丘旅游业的分析过程中,商丘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长寿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尤其以“商文化”、“汉文化”及“火文化”为代表。

正在规划的商丘归德古城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之一,一年一度的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2017年2月2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将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列入5A级旅游景区名单,成为本次唯一入选的河南省景区

由此可见,商丘旅游业今年取得了较快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理性的分析我们发现:与同处于中原的洛阳、开封等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商丘旅游业还显得相对沉寂。

第一,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普遍较低,且景区景点各自为政,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二,商丘旅游业还处于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对本地区农业、工业、商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带动不足,封闭式的旅游自循环发展方式明显。

第三,旅游人才不足,高质量的导游严重匮乏,不能满足游客旅游精神方面的需求,使商丘旅游还处于“走马观花”的粗放型旅游方式。

最后,旅游服务意识不强,游客的各项需求很难得到及时的满足。

上述问题制约了商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进一步提升商丘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

二、供给侧背景下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   2015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各领域得到了深刻的探讨,也为如何发展商丘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中,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我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将更加务实、坚定,“全域旅游”上升为了国家战略。

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建景区景点及建宾馆酒店,而是更加注重旅游发展的系统性和规划的合理性,更好的疏解和减轻核心景区景点的承载压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重视的是旅游发展的质量,解决的是旅游发展供给端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全域旅游”其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商丘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1.由单个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向区域性旅游资源整合转变   目前,商丘景区景点大都单独进行管理和建设,缺乏统一的地域发展规划。

商丘旅游资源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整合,一是历史文化古迹整合,商丘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000余处,其中大部分景点集中在商丘市区和永城境内,尤其是归德古城和永城芒砀山都集中了大量的古迹,其保存的完好性及规模的宏大性在周边地区不多见,在历史文化古迹整合过程中,可以沿着三条主线进行,分别是以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为代表的汉文化路线,以归德古城为代表的古城文化路线和以火神台、燧皇陵为代表的火文化路线。

二是乡村生态旅游的整合,目前乡村生态旅游正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喜爱,商丘地处平原腹地,乡村生态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形成区域性效果,在整合过程中可以突出两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以双八镇草莓采摘园、宁陵万亩梨园和虞城田庙梨园为代表的采摘、观赏游,其次是以黄河故道、日月湖、南湖、浮龙湖为代表的水资源生态游。

通过上述旅游资源的整合,促进商丘全域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2.由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商丘当前仍然以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发展方式为主,与其他产业互动不足。

商丘发展开放的“旅游+”融合方式中主要是与农业、商贸业的融合,在与农业的融合中,商丘要利用自身农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而吸引游客的关键就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使游客能够摆脱城市的喧嚣,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

以“采摘园”、“观赏园”及“农家乐”为主要方式。

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基本的生活需要。

其次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才是致富的前提,促使农业由粗放型耕种向精细式管理转变,这与国家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战略不谋而合。

在与商贸业的融合中,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街,突出商丘特色,如商丘特色小吃、特产及与商丘历史文化相关的纪念品等。

3.大力培育引进旅游人才   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还是高质量导游队伍的建设,旅游人才始终是关键要素,当前旅游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要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商丘旅游供给端质量,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是必由之路。

旅游人才培养方面,首先可委托省内外旅游专业比较强的高校对商丘市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其次,可委派旅游从业人员到大型的旅游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借鉴成熟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以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能力。

另外,在学习和培养的基础上,鼓励现有人才通过交流、挂职、实践等方式,提高旅游发展、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旅游人才引进方面,招商引?Y是吸引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在招商项目落地本身引进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还会不断的吸引经营管理人才和服务技能型人才

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支持,明确旅游人才的引进标准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吸引高质量的旅游精英团队加入。

4.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意识   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本地区全员参与,给游客以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旅游体验,不再将重点放在游客数量的增长上,而更加注重旅游质量的提升。

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就是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意识。

首先,加强对商丘全体市民旅游服务意识的培养,注重旅游文化宣传,增强市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使商丘旅游业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服务型产业。

其次,进一步提升导游的服务意识,导游是一个地区对外宣传的形象大使,也是影响游客评价一个地区旅游质量的关键因素。

导游的服务意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提高,一是游客的吃住行等基本的需求,一个合格的导游应当为游客安排丰盛的饮食、干净的居住环境及富有特色的旅行线路。

二是游客更高?用娴木?神需求,这是一个导游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导游应当熟知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与各景区景点的关系,并能够形象的对其进行讲解,使游客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更加热爱商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后,全域旅游并不要求到处是饭店宾馆等基础设施,而要更加突出基础设施配置的合理性,尤其要增加游客服务型设施的建设。

商丘应当在每个景区景点中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满足游客对饮水、休息等基本服务的需求。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全域旅游将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试点,不可避免的成为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全新途径。

商丘应当抓住这个历史契机,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尽快与国家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相对接,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带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积极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增强旅游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商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洋.大力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N].人民日报,2016—1—12(2).   [2]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7).   [3]王俊.浅析商丘古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5).   [4]河南省人民政府.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规划[R].中国报告大厅.2007—9—11.   [5]张梅.商丘古城旅游价值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杜魁(1988.04— ),男,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