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脐疗法治病机理的探讨

【摘要】 脐疗法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 治疗 药物制成适当剂型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艾灸、热熨、拔罐、针刺等物理刺激,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利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对脐进行刺激,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特别是对于白癜风等多种顽症,能够达到内病外治,且无创伤、无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论文网。

【关键词】 脐疗法;机理;探讨 代写论文。

脐,中医称之为“神阙”,为经络之总根,经气之汇海[1],通过任督冲带血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在正常情况下,任督冲带经气相通、阴阳相济、调节各脏腑经脉的正常生理活动,若各部气血阴阳发生病理改变,通过刺激神阙穴调整任督冲带的功能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毕业论文。

脐疗法为中医外治法之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制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艾灸、热熨、拔罐、针刺等物理刺激,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脐疗中医学的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从而达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的作用。该法给药途径特殊,无痛苦,避免了口服及注射给药的缺点,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高、适应证广、价格低廉等特点[2]。

脐疗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源于古代,在中医 文献 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 历史 。根据有关书籍的记载,早在殷商时期的彭祖和太乙真人就创有彭祖蒸脐法和太乙真人熏脐法以防病延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书籍《马王堆古医书》中,就有在肚脐填药以治病的记载,在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肚脐和脏腑经络联系的论述,在另一部经典著作《难经·十难经》就已经对五脏六腑脐部的全息对应部位有了记载,并明确指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这是对脐疗理论的重大贡献。之后历代的中医书籍中,都有脐疗治病的记载。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则对脐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认为脐疗是治疗中焦之病的第一捷法,全身疾病皆可用之。 论文网。

脐疗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贴敷肚脐法、灸疗脐部法、拔罐脐部法等,它既有穴位的刺激和调节作用,也有药物吸收后的直接作用,另外药物贴脐,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但往往是两种作用的综合,是在触发、调动和增强机体的自组织能力的前提下或同时而实现的,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论文网。

从历代医学文献看,神阙穴治病症非常广泛,如《医学金鉴》言神阙穴能“主治百病”,彭祖小续命蒸脐法盛赞灸脐能“功能百脉和畅、毛窍皆通、上至泥丸、下至涌泉”,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神阙穴能通全身,故刺激神阙穴就能对全身起调节作用,从而治疗全身疾病

在所有针灸穴位中,神阙穴结构是最特殊、定位最明确的腧穴[3],其特殊性及与整体联系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体穴所无法比拟的,祖国医学认为:神阙穴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学说认为:脐通五脏六腑,联络于全身经脉;气功理论认为脐下(当指脐之深部)为下丹田之所在, 现代 医学则证明,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最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现代数学理论则证明:脐部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是调整整体的最佳作用点,总之脐部既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敏感最有利于药物吸收的部位,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毕业论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