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节约

设计意图:原方案注意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

但是仔细阅读方案后,我有这样一些看法。

首先,方案中所举的生活事例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剩余的牙膏等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

其次,方案中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得并不充分,达成度不高。

在这样的社会性活动中,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两点:一、教育目标和所举的事例应该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应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应是他们能够理解的。

比如,用洗手这样的事例帮助幼儿理解节约概念,可以促使幼儿洗手时发生的事情更加关注并学会思考和判断。

同样,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也要考虑幼儿能否在生活中真正做到。

二、让节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许多与节约有关的事情,我们应该把这些相关事情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节约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以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附:我的设计目标:1.感知生活节约用水、用电的含义,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2.尝试和同伴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逐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准备:1.前期经验:幼儿讨论过生活中水和电的重要作用,知道水和电都是宝贵的资源,应该要节约用水用电

2.拍摄四组教学录像:第一组活动室里没有人,电灯、空调开着,电表在飞快地转动;幼儿教师往活动室外走,教师关掉空调和电灯,电表呈静止状态。

第二组电视机关了,插头也拔掉了,电表呈静止状态;电视机关了,插头未拔,电表仍然在转动。

第三组一名幼儿洗手,将水龙头开得很大,擦肥皂和搓手时水一直在流淌,洗完手后小水桶里装满了一桶水;另一名幼儿洗手,水量适中,擦肥皂前将水龙头关上,搓手时再将水龙头打开,洗完手小水桶里只有小半桶水。

第四组一幼儿在接水喝,第一次接小半杯,喝完了再接一点,又喝完;另一名幼儿接了一杯水,喝不下倒进接水桶里,接水桶里已有小半桶水。

3.材料:卡片、黑色水笔、透明胶带、剪刀。

过程:一、师幼共同回忆自己生活中水和电的作用师:我们前两天讨论过水和电的作用。

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和电会怎样呢?(幼儿简单交流。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和电,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二、观看录像,感知与理解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基本含义1.幼儿交流。

师:你有什么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好方法吗?(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节约用水、用电的正确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平时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并好好地想一想这其中的对与错。

(引导幼儿对比式地观看。

)●观看第一组录像

师:①仔细看看,当空调、电灯都开着的时候,记录用电电表有什么变化?②我们看到的哪一段是节约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是什么?●观看第二组录像

师:①没有人看的时候,两台电视机都关了。

这时节约用电了吗?(②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表的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关注插头。

)③不用电器的时候,什么方法才是真正的节约呢?●观看第三组录像

师:①你认为哪个小朋友是节约用水,哪个小朋友是在浪费水,为什么?②(引导幼儿关注水桶里的水量)哦,同样是洗手,有人用了一桶水,有人只用了小半桶水。

洗手擦肥皂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洗澡。

)●观看第四组录像

师: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喝水的。

②谁在节约用水?一天下来,被倒掉的水有多少呢?③喝水时应该怎么做?(一次不要接太多,不够了再接,不能浪费。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

师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着节约,避免浪费。

人不在房间时,要将电灯、空调、电视机都关掉,不用的电器要记得拔掉插头,但这件事有一定的危险性,要请大人做;用水也要节约,水龙头可开小一些,用完后要及时关掉水龙头。

三、制作节约提示卡1.教师提出倡议。

师:为督促大家节约,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场合有提示节约的卡片,我们也来制作一些这样的节约提示卡吧。

想一想,你可以制作什么方面的节约提示卡呢?2.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设计。

师:小朋友俩俩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两个人要先一起商量再制作。

(幼儿绘制节约提示卡教师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帮助。

)3.张贴节约提示卡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节约提示卡粘贴在适当的位置(如:空调、开关旁,水池上方,茶水桶上等,插座旁的提示卡教师帮助粘贴)。

4.小结。

师:以后,我们看到这些提示卡就知道要注意节约,你节约节约大家都节约,我们就能生活得更美好。

延伸活动:●日常生活活动:①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按照节约提示卡的要求做,及时表扬会节约幼儿

②设立班级资源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用于幼儿游戏、区域活动。

●家园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设计家庭节约用水、用电计划,并带到幼儿园来进行交流,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节约意识。

编辑:cicy。

2 次访问